为人民当好“管家”理好财
财政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财政部着眼于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把整改方案中提出的59项任务作为向党和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建立整改工作台账,逐项落实责任、明确时限,逐项跟踪进展、限期督办,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目前,已完成27项整改任务,其他整改事项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一、勇于自我开刀,下大力气遏制“跑部钱进”。我们从体制机制入手,以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为核心,逐步铲除滋生“跑部钱进”土壤。一是大幅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我们去年结合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在预算执行中压减了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今年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进一步清理整合,由去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对保留的专项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二是规范和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我们改进完善专项资金分配方法,尽可能通过因素法分配管理;将一批专项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财政。三是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政府支出预决算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向社会公开。四是完善财政内部控制机制。围绕严肃行政纪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加强风险防控等,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制定财政部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十项禁止性规定。
二、完善制度机制,管好管紧“钱袋子”。我们加强公务支出、重点支出等制度建设,堵塞产生“四风”的体制机制漏洞。一是着力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建设。围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制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6项管理办法,下发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文件,研究制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二是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我们修订会议、差旅等公务支出标准,制定培训费综合定额标准,加强各项公务支出标准的相互衔接,建立公务支出标准适时调整机制。三是完善重点支出政策。开展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支出政策评估,建立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协调配合的机制。四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三、严肃整治“三难”,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我们深入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专项治理,加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一是建立服务情况跟踪反馈机制。把服务地方、服务部门、服务群众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实行定期分析检查制度。三是健全信访举报受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