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互联网学习还是用来娱乐,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即使城乡每个孩子一台电脑,但如何使用电脑却未必人人相同。正如同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来的“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技术鸿沟带来的是知识鸿沟: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难抵挡娱乐的诱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教育和未来生活;贫困家庭的孩子比富裕家庭的孩子花更多时间在电视和电子产品上,他们观看电视和视频,玩游戏,上社交网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不同地区的青少年,城乡青少年之间在信息通信技术的获得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是用互联网学习迪士尼英语,还是用来娱乐,是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还是打超级玛丽等电子游戏,这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张林秀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就曾做过类似的对比实验。
她和志愿者们在青海和陕西的小学里,发起一个叫做“计算机辅助学习”的项目(CAL)。这个项目以游戏为基础辅助学习,参与项目的四年级学生每周有两节电脑课——项目硬件不过是一些配置不高的电脑,里面装的学习软件只是非常简单、由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开发的软件。
参与该项目的129所学校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项目干预(下称 “CAL学校”),另一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下称“控制学校”)。“结果令人震惊。”张林秀说。
项目实施仅一个学期后,CAL学校学生的成绩比控制学校就高很多。之后连续开展了四项大规模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都一致。无论是北京郊区的打工子弟学校、陕西南部的秦岭山区学校,还是青海的少数民族学校,CAL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大幅提高。
CAL学校的学生开始喜欢学校。起初调查时,无论CAL学校还是控制学校,仅25%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项目实施几个月后,前者中有60%学生表示喜欢学校,后者则变化不大。
这也是很多学生在上电脑课当天早早来到教室门前等待的原因。他们迫不及待想上机操作;迫不及待想要玩学习软件里的游戏;迫不及待想要用软件学习。张林秀不无感触地说:“这可能是有的孩子第一次真正地喜欢上学习。”
这个实验让研究人员看到了电脑辅助软件在缩小数字化鸿沟方面的显著效果。张林秀团队基于此项实验撰写的《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探索和政策建议》,被上报到国家相关部门,并得到了国家领导的批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