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互联网大国里 谁把穷孩子拽出数字鸿沟

2007年3月8日,河南省农村学校住宿生因外出上网夜不归宿被抱被子罚站。CFP供图

对广东乳源县山区11岁的浩东来说,电脑是个复杂而神奇的东西。他只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摸过,他认得键盘和屏幕,知道如何开关,剩下的几乎一无所知。

在他就读的这所农村小学里,外界捐赠的6台电脑,只够作为老师的备课工具。学校的计算机课,就是组织孩子们参观老师办公桌上的电脑。

这个读四年级的男孩,一直没有机会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是一部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留下的过时手机,“像砖头一样”。但这已经是他家里最具高科技的东西。

他不知道iPad,没玩过微信,不明白上网意味着什么。离他1700多公里外的北京男孩辰辰,每天听着三星最新款手机的闹铃起床,在学校通过投影仪、PPT听老师讲解,放学回家在iPad上玩游戏“愤怒的小鸟”,还不时跟人炫耀:“我的QQ已经有一个太阳三个月亮了。”

“人们常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群体,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秀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因为它掩盖了中国城乡教育最明显的鸿沟之一——数字化鸿沟。”

在过去的5年里,张林秀和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教授罗思高(Scott Rozelle)发起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来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次座谈会上,“中国通”罗思高教授就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城乡数字化鸿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对社会发展与国家进步起到阻碍作用。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