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调走的想法,但说说容易,哪有门路?”张金琳说,担心自己就这样在乡里干一辈子,最后顶多是个主任科员,还不一定能拿上。
她的担心并非多余,乡政府民政干事贾玉刚今年都52岁了,34年的工龄,现在才是个副主任科员。老贾无奈的诉说和叹息让她历历在目。
张金琳坦率地说,自己现在业余时间就在抓紧复习,准备遴选的考试,考上就能离开这里了。记者了解到,类似张金琳这样的年轻人和平乡有5个,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想走的。
“想当官还得从上面到下面当”
河南省某县委宣传部一位科级干部王磊(化名)直率地说:“想当官还得从上面到下面当。”
“如果你是省直机关的干部,到下面挂职,会站在高起点、高平台上,你就是跳跃式发展。如果你是基层干部,从一般公务员干到科级干部基本上就终止了,干到县级,一个县就那么几个,算得上凤毛麟角了。”王磊说。
由于晋升的空间有限,不少公务员入职没几年就产生了“倦怠感”,觉得没有什么指望,没有什么追求,工作的热情也渐渐被消磨。
“现在公务员按行政级别形成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走,人数越少。即便在一个几百人的市级部门中,正处级干部也就那么10多个,厅局级干部更是屈指可数,很多人就是‘挤破头’也挤不上去。”重庆一市级机关公务员张霄(化名)说。
张霄表示,行政级别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不少机关公务员,尤其是乡镇公务员晋升渠道很有限,工作没几年就觉得碰到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如果没有正确、良好的心态,就很可能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
王磊说,我现在从思想状态到工作状态,都感觉非常尴尬,“看到很多人靠着关系、金钱,投机取巧,不干工作少干工作,反而能够迅速升迁,这对在基层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们真是很大的打击”。
“说真心话,我们对目前的改革也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好、官场作风的整治也好,都抱有很大的期待。”王磊说,一方面是希望腐败分子越来越少,不正之风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公务员制度改革,让基层公务员受苦受累不失望。(记者 李亚楠 吕雪莉 李松 王军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