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公务员收入悬殊:隐性福利遭清理 灰色收入因人而异(6)

“有的人忙得喘不过气,有的人却在喝茶看报”

当然,公务员队伍里面确实有一部分人很闲。在青海省直机关工作的张丰(化名)向记者介绍的情况很有典型性。

张丰说,他所在的部门一共10个人,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能力较强、工作很忙的人。“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大学毕业之后,通过正式考试进来的,他们通常比较能干,对自己要求较高,也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提拔的机会。”

第二类是热情很高但工作能力有限的人。“这部分人的年龄一般在中年或更大一些,他们当初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公务员队伍,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在表现上还是很积极主动,但能力有限,领导并不会常给他们派活,总体比较清闲。”张丰说。

第三类是基本不干活、时常不上班的闲人。“这部分人通常是上级领导的亲属,得罪不起。他们上班有一搭没一搭,单位领导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张丰说。

张丰说到的这个现象在不少地方挺普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些比较忙的部门只好借调下级部门、事业单位员工,或者雇请临时工解决人手不足问题。

记者在重庆某地一个政府机构采访时,就发现这家单位有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编外聘用人员50多人。单位内部,部分公务员经常无事可做,不少编外人员成为做事的主力军。“有的人忙得喘不过气,有的人却在喝茶看报。”有编外人员抱怨说。

王磊表示,不仅部门内部人员有忙闲不均之分,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忙闲不等。“有的部门忙、有的部门闲,这很正常。但是,闲的部门就应该人少一点,确实没事干的,就应该撤掉,现在往往是哪些部门清闲,人还越来越多。”(记者 王军伟 李亚楠 李松 吕雪莉)

来自基层的“成长焦虑”

作为公务员,总是希望成长和晋升。可如果你是基层公务员,你的成长空间将非常有限。“在乡镇,顶多到科级;在县里,能干到副县的少之又少。”一位基层公务员无奈地说。尤其在现行制度下,公务员工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钩,基层的“成长焦虑”可想而知。

“如果不离开基层,就很难再晋升”

老徐是西宁市城中区城管局督查科工作人员,今年54岁,1981年从部队复转到现单位,当时还叫“三整顿办公室”,一晃就是33年。

“干了一辈子,到快退休了终于拿到了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这已经像抓到‘天牌’,非常幸运,好似天上掉馅饼砸到我头上了。”老徐说,比起单位里不少人,他感到十分知足。

上一页 1... 45678...11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