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准的事就要马上去干,脚踏实地才能赢得未来
“马上就有”,
呼唤蹄疾而步稳的行动
15年前,重庆人付学义走出大山,到广东打工。刚到沿海时,看着老板开豪车住别墅,年纪轻轻的他也曾有过“马上发财”的幻想,“经常去玩六合彩,总想一下子把五块变二百,有时玩上瘾,一个月工资都输进去了。”现实让他磕破了头,也教会了他踏实苦干,“手脚勤快些,平时多学习,领导都看得见。”15年来,付学义慢慢从车间学徒成长为部门主管,月薪也从400元提升至8000元,“实现梦想没有捷径,脚踏实地才能打拼未来。”
“马上就要”,不如马上行动。夏学銮表示,“只有行动才是拥有一切的根本力量”。否则,一味地“马上就要”,很有可能付出过大代价或陷入更大的失望中。比如,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给自己设定“非好单位不去”,最终自己设想的好工作没找到,还耽误了找其他工作。一些年轻人一工作就要买房,不仅花去父母全部积蓄,还背上高额贷款,成了“啃老族”。一些创业者公司一开张就“马上要赚钱”,却不去想如何应对小企业初创时的瓶颈期和风险期,结果迟迟赚不着钱。“憧憬未来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认清当下。”夏学銮说。
就个人而言,“马上就有”的心态有必要加以引导;就国家而言,“马上就有”的期待则应积极回应。
未出马年正月,各地推出不少改革新举措:2月7日,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之间的养老待遇将趋于一致;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企业年检制度将在3月份画上句号,企业负担减轻不少……
迟福林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税收调节、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等多项改革同样已然目标明确,也是老百姓期待已久的。“既然认准了,就需要马上实施,加快落地。”
还有些百姓期待的“马上就有”,现实中可能无法马上实现,也需要蹄疾而步稳地推进。例如弥补城乡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公平正义;均衡发展教育,消除就业歧视,畅通个人流动的上升渠道;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营造更宽松更便利的经商环境……迟福林认为,这些改革,才是消解不确定性、稳定社会预期、弱化焦虑浮躁情绪的治本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