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党委会工作方法的新发展(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方法十六条

“三问题”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要从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和群众利益问题入手。“解决‘四风’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⑤“一是要抓重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⑥抓工作重点,就是抓主要矛盾。那么如何辨别主要矛盾呢?关键看是不是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和群众利益问题,群众利益包括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如果是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和群众利益问题,就是主要矛盾。抓住了突出问题、紧迫问题和群众利益问题,就抓住了工作重点。旧的突出问题、紧迫问题、群众利益问题解决了,就抓新的突出问题、紧迫问题、群众利益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

“四亲自”工作方法:“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⑦“四亲自”的工作方法,是“三问题”方法的延伸和深化。“三问题”方法的核心是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四亲自”工作方法的核心是怎样解决主要矛盾。光抓住主要矛盾不够,还要抓好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于重大问题的解决,领导干部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小事没必要事必躬亲,大事则必须一个关节一个关节亲自抓,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抓出成效。

如何抓落实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之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东西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就必须依靠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其中最基本的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习近平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运用于工作实际,创立了一系列抓落实的方法。

“一九”工作方法:做工作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⑧陈云同志曾创立“九一”工作方法,即“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⑨“九一”工作方法坚持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的观点,强调在决策以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实践上;“一九”工作方法坚持了认识回到实践、经过实践检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观点,强调在决策以后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实践上。这两种工作方法都把实践放在首位,各有侧重,一脉相承,共同反映了政策制定和落实的科学过程。

“五抓”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必须“抓领导”⑩“抓组织”⑪“抓具体”⑫⑫“抓经常”“抓长期”⑬。“五抓”工作方法是“一九”工作方法的延伸和深化。“一九”工作方法解决的是抓落实的力量配比问题,“五抓”工作方法解决的是怎样才能落实的问题。首先,领导是全局的枢纽,贯彻执行取决于“关键少数”;其次,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组织起来的个人具有无穷的力量;第三,细节决定成败,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第四,习惯主宰行为,好习惯始于日常教化;第五,坚持就是胜利,最后一环大于以前所有环节。

“敲钉子”工作方法:做事创业都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像敲钉子,一锤接一锤,钉牢后再办下一件事。事物的发展是质量互变的过程,从量变开始,逐渐积累到临界点,发生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也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曲折前进、螺旋上升,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前途总是光明的。因此做工作要有“敲钉子”精神,也要掌握“敲钉子”方法,脚踏实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而且要有长期打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不气馁、不退却,保持定力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坚持到最后胜利。

“三创新”工作方法:实现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⑮工作创新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从主体方面来说,要创新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出新概念、新创意、新思路,也就是新的工作理念;理念的东西要变成客观现实,还必须实现第二次飞跃,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即借助新的物质手段——新工具、新载体、新平台等,把新理念变成破解工作难题的新政策、新举措、新办法;新政策、新举措、新办法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扎根基层,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开花结果。经过第二次飞跃,工作创新变成客观现实,它的意义更伟大,也是工作重心所在。

如何抓节奏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起承转合。习近平同志把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创立了一套抓工作节奏的方法。

“时度效”工作方法:做好工作必须“把握好时、度、效”。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但转化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条件就没有转化。所谓“时”就是条件,包括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当条件具备时,机会窗口打开;但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把握“时”,就是在机会到来时,当机立断,促进矛盾转化和事业发展。

所谓“度”,就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线,也称为质量交错线。把握“度”,就是对各种情况做基本的数量分析,研究各种事物的数量界限,找到事物质变的转折点,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当条件不具备时,事物只能在质量交错线以下发展,不可能出现质变,这时不能急躁冒进,而应沉着稳进,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当条件具备时,事物出现越过质量交错线的可能,这时不能犹豫不前,而应奋勇前行,否则就会坐失良机。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党委会   方法   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