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民生热点 > 正文

官员亲民如何“入戏”而非“演戏”(2)

核心提示: “亲民秀”是官员亲近民众、接近群众、接地气的言行或活动。“亲民秀”是重视民意的表现,是改进工作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需要。“亲民秀”应求真务实、做到自然、长期坚持,以领导身份向社会倡议、服务群众、解决难题,方能不被媒体和公众质疑。

官员“亲民秀”“入戏”的法宝

人们惊讶和讨论官员“亲民秀”,是因为以前这种“亲民秀”实在太少,甚至可用罕见来形容。而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说,这种“亲民秀”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理应更多地涌现。官员体察民众的真实情况,从民众的现实需要寻找制定公共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公共政策不是闭门造车。然而,要让官员“亲民秀”真正“入戏”而不成为“演戏”,不让官员“亲民秀”被媒体和公众反感,甚至是攻击指责,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官员“亲民秀”重在务实。官员下基层、走进群众,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只有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会为媒体、公众接纳和赞赏。在官员走到大街上与清洁工人一起清扫大街后,了解到了清洁工的辛苦,但是否解决了他们的三餐不保、工作安全性没有保障、工资低廉无保障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秀”完后杳无音讯,一“秀”了之,势必会成为舆论攻击的把柄。

官员“亲民秀”贵在自然。官员深入基层的亲民言行,在媒体的镜头下,如果显得不自然,存在明显的做作、策划嫌疑,势必会引起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所以,媒体质疑官员推雪不出力、扫街有专业摄影师陪同也在情理之中。在一个微服私访不再可能的时代,为了不被辨认出,官员可以带上口罩或是采取其它遮蔽措施。从媒体报道可以了解到,某市市委书记坐地铁遇到记者,是因为害怕开会迟到,而媒体在地铁里采访,公众也质疑这种“偶遇”,这一案例就说明“亲民秀”的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当然,我们呼吁媒体客观、全面报道,公众理性对待。

官员“亲民秀”难在坚持。比如,官员乘坐公交上班,乘坐地铁出行,如果能每周或每月一次,长期坚持,做出表率,公众或媒体就不会质疑其“秀”,形成习惯,也就不叫表演、作秀了。这就像“每月少开一天车”“地球一小时”等活动一样为公众所接受。同时,公众和媒体不能期待官员长期坚持“作秀”,有的“亲民秀”在于表明领导非常重视,或者通过领导在全社会进行积极倡导。官员有自身的职责和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官员的天职。

官员“亲民秀”意在示范。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说,官员作秀或者官员政治秀,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从媒体报道来看,很多官员“亲民秀”的象征意义大于实体意义,这些官员“亲民秀”的主要意义在于倡导、示范、引导公众的行为,或者向社会发出倡议。官员乘坐公交、地铁是倡议公众绿色出行,或者体察公交是否快捷舒适;官员清扫街道可能意在呼吁市民关注城市环境卫生,体恤清洁工工作生活状态;官员邀请农民工吃饭可能意在呼吁人们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生活状态;官员劝阻市民不要闯红灯意在倡议市民要遵守交通规则。总之,官员的首要职责是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天天忙于这些“亲民秀”就是不务正业了。如果要体现某一个“亲民秀”的价值所在,可以每年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一次,例如每年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官员上街劝阻市民不要闯红灯,呼吁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官员   亲民   亲民秀   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