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标准化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4)

第二单元,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鸣,中共浙江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郭占恒,分别围绕“国家治理中价值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同与异”、“习近平的标准化思想”的主题发表演讲。湖州市安吉县人民政府县长沈铭权和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马彦关于“标准化在城市管理与乡村建设中的丰富实践”的演讲,为研讨会带来了来自基层的一线经验。

辛鸣教授从标准本身出发,谈到了标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认为国家治理标准建设必须具有“中国标准”。产品要有标准,市场的工业流程要有标准,国家治理亦然;国家治理好与不好,也要靠标准来评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历史积淀和基本条件。国家治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解决人的问题,第二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意味着,只要是人就会有立场,不同的人立场不同,必然导致对标准认识不同。国家治理必须标准化,实现国家治理必须标准化,没有标准化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现代化;但是国家治理本身来讲,又不能统一标准,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必然要选择跟国家治理相适应。

郭占恒副主任指出,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标准化问题,早在2006年就对标准化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特别是明确提出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由此,把标准化扩展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极大地拓展了标准化的内涵和作用。近十年来,习近平同志无论主政浙江工作,还是主政中央工作;无论在有关批示讲话中,还是在各地考察中;无论就经济问题,还是就社会问题,或就党的建设问题等,多次论及标准化,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理论观点和工作要求,形成系统完整的标准化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沈铭权县长介绍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摸索探寻,2001年“零点行动”后,安吉县针对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制定统一的标准,全面开展综合治理;2006年制订了浙江省首个地方标准,生态村建设的规范,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也是美丽乡村标准化指南的早期雏形。第二阶段是试点先行,2008年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以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区试点为契机,分步推进连点成线、全面铺开的方式,开展了以中国美丽乡村一个标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36项具体考核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2010年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创建示范县,33类58件美丽乡村的商标成功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第三个阶段是总结推广,2014年浙江省质监局批准了发布了浙江省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通过国标委的立项,今年5月27号正式发布,6月1日起在全国政府实施,实现了从县级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最终确定为国家标准的转变跨越。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译晟]
标签: 习近平   标准化   国家治理   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