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标准化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自2006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标准化思想要求,不断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制定政策,修订条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标准化摆到重要战略位置,为标准化提供政策法律保障,把标准化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有效推动了浙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标准化摆到重要战略位置。自2006年起,浙江各级各部门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建立标准化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对标准化重要意义的认识。省委、省政府认为,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促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等,意义十分重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历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实施标准化作为一大战略,明确强调,“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并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工作,用标准化促进产业、企业、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提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无论深入企业、农村调研,还是深入学校、社区调研,都一再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实施要求,用标准化衡量和提升各方面的工作。
制定政策,修订条例,为标准化提供政策法律保障。蹄疾而步稳,先规而后行。一项重大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做保障。为此,2007年10月,省政府根据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要求,着力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领域标准化工作,加快完善高新技术、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利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大力推动标准的实施,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化总体水平,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于2009年11月做出关于修改《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的决定,更加明确了标准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节能、企业产品标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依据、管理和奖罚原则。浙江还以这两个政策和法规为依据,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关于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关于加快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高等级公路标准化工地试验室建设、消防控制室及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标准化等一系列意见和规定,有效推动了浙江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标准化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浙江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全面建强标准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