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习近平瀛台讲史:从曾经动乱读懂今日中国改革(3)

不懂历史,就不懂当下和未来

钱穆的另一段话则更明确地点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或者“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浅薄而狂妄”的“历史进化论”的见解。

宾四先生之言自然有其针砭之处。当其所处之时,正是中国近百年来“开眼看世界”思潮的一个集中之时:晚清以来外族入侵国破家亡之势,使许多先进之人顿感“亡国灭种”之险。看西方船坚炮利,观自身羸弱不堪,“天朝上国”之传统思维与丧权辱国之现实一对比,自然,过去维系中国的一切伦理纲纪都变得经不起考验了——“说好的幸福呢?”

幸福没有从天而降,于是大家开始反视自身,也就开始了费正清所言“过去一百年急剧增长的接触”。“改革”二字,也从正统史书中被钉上“乱”与“逆”的道德耻辱柱上走下,开始成为正确的政治话语。换句话说,维系中国几年前的“自信”被打破了:过去的道路、制度、理论,都开始向西方“对表”。

然而中国的历史就和文化一样,柔若丝线,却总是胜过百炼的钢铁。

就如费正清说的那样,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回顾历史对照当下,是中国人习惯的思维方式之一。而虽然世易时殊,但同样是“人”,正如荷尔德林所言“我是人,相信人的一切我都不陌生”,今人之事,有许多也“日光之下并非新事”。

比如你去读读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里面痛陈之时弊,千百年过去依然在困扰我们的文官体系。如果你读读改革失败的光绪皇帝对当时官僚的批驳,也会发出“诶为什么和今天好像”的感觉。

于是历史就复活了,前人所做的努力都生出意义。不懂几千年来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对抗的历史,就不明白为什么要花上那么大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去修长城;不懂中国分分合合的天下历史,也就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对安定和秩序的追求;不懂中国百余年血泪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就不懂中国为何今天如此珍视主权与和平;同样,不懂中国曾经的动乱,也就不懂中国今天对改革和法治的追求。

这种历史,不是“假国学”和“戏说史”可以读懂的,不是宫闱秘事、皇帝旧闻、小道消息堆砌的,也不是迷恋一个时代、迷恋一种风姿就可以理解的。让中国学人常常汗颜的一个事实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还要拜海外汉学为师,愤青们矛头所指的日本,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却深入得可怕。这总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读懂了历史,然后呢?事情总是不容易。还是那句话:

哲学家总是习惯于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文/公子无忌)

原标题:习近平为什么要在瀛台跟奥巴马谈历史?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