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法治论坛 > 正文

民生是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是党和国家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也是全体人民所期盼的福祉。

近20年来,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领域的改革持续推进,纵观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与变迁,不难发现,我们所期待的“五有”改革目标日渐实现。未来如何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

改革促民生事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列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20年来,我国通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二是政府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三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教育方面,义务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实现了普及和免费的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跨越,规模持续扩大,类型趋于多样;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蓬勃发展,能力建设全面加强,资助体系日益完善。

就业方面,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计划经济框架下由政府主导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改革为以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导的符合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的新型就业制度。健全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在医疗、社会保障方面,首先是医疗服务和药品供给迅速扩大,医药技术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微观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国民的就医条件大大改善,并初步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其次是社会养老保险,首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外,还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进行改革和探索,建立起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以及城市和农村的低保制度。通过一系列改革,初步形成了现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构成的养老保障制度框架。

住房保障方面,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同时,还推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建立起廉租房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困难。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是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大幅提高。二是高等教育人数大幅度增加,每年有700多万的大学生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促进作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教育公平   资助体系   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