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视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改革(特别是财税改革)如期如愿展开
从居安思危的角度,现阶段我们应该正视哪些困难和问题呢?前边三十几年,我国经济走势相当不错,但现时又面临着较多麻烦。国际上一方面会说“中国威胁论”,一方面又常转到“中国崩溃论”,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发展存在矛盾与问题。笔者认为矛盾的凸显最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物”的角度的资源和环境制约。中国非常遗憾地走上了我们过去希望能避免、但现在看来没有能够避免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另一条是“人”的角度的收入分配、财产配置和人际关系状态。社会成员对于收入分配已累积了一大堆不满,公共生活领域在一些地方矛盾重重。城镇化是我们发展的引擎,但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些极端事件不断阻挠我们,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就必须深化改革,而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既得利益纠结在一起互相顶住形成固化藩篱,任何一项改革都非常困难。有人将走向现代治理面临的现阶段基本局面比喻成“两只老虎赛跑”,一只“老虎”叫改革,另一只“老虎”叫社会问题。这两只“老虎”各自要素齐全,哪只“老虎”能跑得更快一点,将决定中国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矛盾化解过程和对“两只老虎”赛跑过程的有效控制,中国未来就有可能跌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转轨陷阱”、“塔西佗陷阱”和“福利陷阱”。因此,要按照中央《决定》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各种制约发展的矛盾,释放潜在的活力,不要让经济问题政治化的临界点越压越低,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李克强总理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改革”,有77次。有了“以改革寻求长期最大红利”这个基调之后,还得处理一个经济运行状态的问题,这也是每一个领导人必然关心的事情。李克强总理再次明确了“区间”概念,低端有两个重要指标:第一个是GDP增长速度,另一个是就业水平,实质的约束在于后一个。过去我国GDP增速是两位数时,每一个百分点对应约100万人就业。这两年增速向下“破八”,但每个点可对应约170万个以上新增就业岗位的提供。2013年以7.7%的增速总共提供了1310万个就业岗位。2014年把年度目标值继续定为7.5%左右,如果从7.5%降到7%,0.5个百分点对应的是不到100万个就业岗位,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但假如跌破7%心理关口以后,市场可能会迅速放大不良预期,因此笔者看今年要坚守7%这个“底线”。总理说,只要在区间之内,我们绝对不会启动大规模的短期经济刺激。从目前看,虽有一定经济下行压力,但全年实现7.5%左右的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当经济运行在区间之内,我们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是各项改革能不能如愿展开。财税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头戏”,下一阶段将主要从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