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丝路强音
媒体不仅要讲述故事还要创新表达
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国家多、线路长,如何加强媒体合作交流、搭建长线平台,并形成有效机制,也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以此次论坛为先声,人民日报社启动了共享丝绸之路大型采访活动,全力传播一带一路战略。多路采访小组将陆续分赴国内国外采访,充分报道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国家、城市、企业和民众带来新机遇、新故事、新梦想,积极呈现当代中国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讲好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世界故事、时代故事。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社长库巴·塔巴迪耶夫的认同,库巴·塔巴迪耶夫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不仅讲述故事,也要创新表达。
的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媒体间的合作是增进了解、促进稳定的关键因素。各家媒体在积极宣传传播、加大普及推广的同时,也探索载体的创造和机制的形成。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于起翔讲述了一个故事。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倡议时,曾讲述了3个中哈两国交往的动人故事。其中在哈萨克斯坦母亲瓦莲金娜与其中国儿子阔别55年重逢的故事中,这位“中国儿子”黎远康就在广西北海工作。“我们立即安排驻北海的记者对黎远康进行了专访,9月8日就刊发了报道,反响较大。”
杨桂华提出一个新概念,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下,积极构建“丝绸之路媒体带”,展示沿线国家和城市形象、多角度解读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塔伦·巴苏建议,可以借助此次丝绸之路媒体合作论坛构建媒体网络,以此来建立沟通机制、推动信息共享交流,让我们自己来直接讲述各自故事。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在网上举办丝绸之路论坛,在互联网上实现对话交流,有利于较快地形成解决方案,付诸实践;也有利于消除负面情绪、传播正能量,进一步推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除了加强媒体与媒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可在其他领域展开合作。”法司胡·拉赫曼·罕提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媒体应消除歧视和分歧、加强互联互通,分享专业知识、现代技术。同时也可以注重教育和文化的传播,比如建立具有专业精神和专业资质的媒体大学或研究团队,在教育领域加强合作。总之,应该要致力于现在,也必须放眼于将来。
《俄罗斯报》经济社会部编辑塔季扬娜·帕尼娜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媒体的工作,让沿途各国人们知道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让人们更好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丝绸之路从古至今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生生不息,是因为这条路是沿途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丝绸之路承载沿途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丝一般的情谊、丝一般的坚韧。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媒体联合更加紧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搭建舆论大平台,是我们共同的希望。”马利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把大家的发言和意见落实到行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