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时政速递 > 正文

携手讲好丝路新故事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会现场。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部分国内主流媒体代表。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部分外国媒体代表。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7月2日下午,来自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50位媒体人聚集在人民大会堂,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举行圆桌对话会,畅谈媒体的使命、机遇以及合作前景。

2100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时,传说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刚刚萌芽,没能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今天,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重新点燃了这条千年古路,让它散发出璀璨光芒。媒体不容缺席,理应担当盛事的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

营造和谐氛围

媒体传播文化沟通民心义不容辞

论坛一开始,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讲述的一则故事引人入胜:一个哈萨克斯坦火车司机开着列车横跨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对他“一路绿灯”,报关迅速通过。他感慨地说,他当了8年火车司机,第一次在铁轨上受到如此尊重。一个普通的火车司机为什么受到如此特殊礼遇,就是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马利认为,媒体是时代前进的瞭望哨,是各国人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营造和谐的氛围、着眼扩大共识,是媒体共同的责任。

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桂华指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深刻把握丝路沿线经济与文化的核心议题,有利于促进西部“丝路经济带”和东部“海洋经济带”的融合发展,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深耕丝绸之路新兴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国内外都提出一个全新命题。俄塔社北京分社社长安德列·基里洛夫认为,丝绸之路运载的不仅仅是货物,还有人员以及文化元素。这一观点和萨比特·马尔德耶夫不谋而合。这位《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副总编辑说,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概念,在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能够让我们展开更好的对话和信息传播。

郑州与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线日前正式开通,标志着横贯中欧的货运“空中丝绸之路”成功开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赵铁军说,事实上,随着积极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河南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呈爆发式增长。“把这种拥有美好前景和无限想象空间的态势呈现出来、传播开去,媒体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陈岚表示,作为一家区域主流媒体,多年来,他们一直关注着丝绸之路的变迁。她说,“传媒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但无论怎么变,主流媒体对社会责任的守望不能变,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不能变,引领进步推动发展的使命不能变。”她表示,在全球经济循环、多边贸易、亚欧走廊崛起的世界新格局下,媒体应携起手来,共同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为增进互信交流、实现合作共赢作出贡献。

伊朗《新闻报》总编辑穆罕默德·努里说,媒体传播和推广悠久的历史遗产丝绸之路,正当其时。他认为,媒体责任重大,因为它肩负着重新恢复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重任。而复兴丝绸之路,需要通过对全世界产生影响才能实现。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