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战略机遇
丝路代表的合作精神比丝绸更名贵
承载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商路,处处都有新闻富矿。新疆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妤发言时介绍,去年9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后,他们开设专栏、专版,刊发相关报道。“我们积极发挥新疆与中亚国家地缘相近,我们各族采编人员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相通、人文相亲的优势,策划推出了以共同的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跨国采访活动,历时5个月,刊发稿件上百篇,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任杜飞进介绍说,共享丝绸之路大型跨国采访活动将实行采访与活动一体、内宣与外宣一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的融合传播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网络等多种方式实现多元化立体化传播。“媒体不仅要做这一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要做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传播丝路共建新理念、释放合作交流正能量、架设民心相通大桥梁。他举了新疆和田的例子。这个著名的养蚕区,因为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令丝绸业日渐兴旺。当地养蚕的维吾尔族农民中出现了一句流行语,叫做“合作比丝绸更名贵”。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吕岩松透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以来,人民日报精心组织刊发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报道和评论。截止到今年6月,总共刊发了120多篇报道,还有30多篇评论及4个专版。记者将深入沿线国家的城市和乡村,通过讲述鲜活的故事挖掘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新机遇,传递各国共建、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能量。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发言时介绍,今年上半年,30家重庆媒体沿着丝绸之路从重庆到中亚,再到欧洲。“我们一位记者将一路所见所闻写了一本书,叫《开着汽车去柏林》,一下子成了畅销书。这说明我们读者对丝绸之路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徐体义认为,云南是国家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云南的主流媒体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新舞台。
一个重要的舞台便是丝路沿线媒体的广泛合作。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论坛为媒体人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
印度亚洲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塔伦·巴苏称赞,“这是一次媒体的盛会。”借此机会,他提出,“我们和我们邻国的故事,不是相互讲述的,而是通过西方媒体传达的。”塔伦以在北京看到的英文报纸为例,其中对于印度的报道全都引自西方媒体的报道。“可能西方媒体的影响力比较大,他们基本控制了媒体界。所以媒体舆论大都更有利于西方。”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伊斯兰堡版总编辑法司胡·拉赫曼·罕心有戚戚。他说,“媒体对伊拉克、巴基斯坦、叙利亚这三个都是争端冲突不断的地方的报道,都是从西方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的。”他建议,“丝路沿途国家媒体应该借助这次论坛,进入一个互联互通的新合作领域。”
俄罗斯俄塔社总编辑马拉特·阿布哈金则建议,“这次论坛是我们媒体扩大合作的良好机会。不仅仅是局限于我们丝路报道这一个项目,而是涉及到我们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区域。”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沙新提出,可以延伸我们的探讨范围,比如目前媒体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