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论坛特稿 > 正文

李忠杰:切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3)

三、稳步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同时,还要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各级干部和公务人员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素质和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做了全面部署。《决定》提出的所有任务,已经分解为300多个专门的项目,落实到有关部门,组织调研,制定方案,逐步有效地加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所以,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切实在所有的改革项目、改革方案、改革内容中,体现和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目标,在健全制度和改善治理两个方面取得新成果。

当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的抓手到底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到底怎样具体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感到现在的路径和办法似乎还不是很清晰。弄得不好,就有可能会陷于空说、空议、空转状态;或者把国家治理又变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对这个问题,我也没有完全想好。这里只从路径上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精心制定各个领域和方面的改革方案,努力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央已经将三中全会的决定分解为一系列项目,多数正在制定方案。我们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每一个具体方案,对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和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同时,又注意从全局着眼,做好所有改革方案的统筹协调工作,搞好顶层设计,促使我们的制度从整体上得到健全和完善。争取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稳步有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围绕着制度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如制定工作规则,梳理和处理制度运行中的各种关系,努力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运行机制。既加强法治建设,又加强道德建设,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明确程序,加强规范,着力形成科学的执政机制,改进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第三,改善党和国家机构的运行状态,提高广大干部的治理能力。认真思考和回答到底为什么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的问题,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选拔使用而不是遗忘排斥那些人品良好、能力突出、工作踏实、作风正派、政绩显著的干部。要鼓励人们干实事,而不要鼓励人们拉关系;鼓励人们说真话,而不要鼓励人们说假话;鼓励人们正派做人,而不要鼓励人们趋炎附势阿谀逢迎。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本领,不断提高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

第四,鼓励基层探索和创新,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治理和统治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不同层面的治理。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这种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切实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稳步有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今天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事先组织了首届中国治理创新100佳大型调查,并且请基层和地方的同志发言。这种做法很好。我希望,通过基层积极而有序的探索、创新,或许能够回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底从何着手、怎样抓好的问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