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个人还是关注群体
对于每一位挂职者来说,去国企挂职是一件效果因人而异的尝试。但实际上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民营企业现阶段面临着的新老交替问题。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全国工商联就曾提出《关于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建议》的提案。据调查显示,未来5~10年,我国将有80%的民营企业选择代际传承,民营企业传承的高峰期正在到来,且恰好与全面深化改革期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期相互叠加。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不仅与单个民营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就业状况改善和阶层关系和谐紧密相连。
提案中提到,不少民营企业传承缺乏早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接班人群体学历层次高,但实践经历少;创业志向强,但责任意识弱。创一代把企业传承给接班人时,更注重股权结构、客户资源、政商关系等交接,而忽视商业文明、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使一些富二代难以成为“创二代”。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建议,要格外重视培养接班人的创业精神,不少接班人只是从父母亲那里继承了“富”,却没有继承“创”,高估了自己对于市场的判断,忘却了父母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
不仅如此,他发现,现在不少高校打着培养创二代的旗号办一些培训班、学习班,课程动辄几万、几十万元,上课时间往往只有几天,不少接班人在里浑水摸鱼,根本达不到学习和培养的效果,这应当谴责。
据苏中兴所知,地方政府都有大量用于人才培养的资金,其中不少钱用在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培养中,而这种花费中的具体培训项目的运作、出国考察补贴等,一般民众是根本不了解的。
“似乎国有企业就是政府的、民营企业就是个人老板的”,祝波善认为,在今天依然用所有制的类型来区分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的观点显然是不恰当的。实际上,公众应当看到一个企业在带动就业、税收贡献等方面的成绩,这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在现今的中国,政府客观上掌握着较多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一些民营企业服务,这本身是一种进步。民营企业面临着交班的问题,交班的成效,不仅关系到所在企业的利益,还牵涉到地方的就业、税收、产业布局等一系列问题。
他建议,培养接班人在方式方面还可以更丰富,甚至包括职业经理人在民企与国企间的有效流动。因为挂职总还是有观摩、学习的成分,可以让一些民企领导人以合适的机制作为职业经理人到国企工作一段时间,不仅可以通过担当责任促进其成长,对于国有企业的机制优化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