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员的带薪休假与公费医疗
在经济利益之外,官员也有较为充足的假期。每年有大约一百日左右的假期,其中既包括节气性节日的假期,如冬至、元日(也就是今天的春节)、寒食等,也包括十天一次的休息日与春秋两季各十五天的假日。在这些正常的假日外,唐代还专门为官员探视父母提供“探亲假”,并对官员参加家族祭祀与亲戚婚丧嫁娶活动提供有限期的事假。有了这些假日休息,唐代官员大约工作两天就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日,这是在双休日制度推行之后劳动者才能普遍享有的权益,我们却早在唐代就已经实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并未像今天一样推行全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大多数的官员“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每天工作时间大约在四到六个小时。因而,从工作时间上来看,唐代较之今日,在休息时间上是大大超前了。
在医疗方面,唐代官员也直接受惠于朝廷的政策。根据唐令规定,在任官员生病时,只需向所在机构申报,官府就会派医生前去诊治;五品以上官员致仕以后,生病时也由官府供给医药。在任官员的医疗全由官府包办,中高级官员在致仕之后依然由官府负责诊疗,这也算是他们在工作收入之外的一种福利。
除去这些与官员自身密切相关的待遇,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特殊待遇是唐朝给予官僚阶层的实利,那就是对其子孙接受教育以及入仕做官的优待。唐前期,作为官学教育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太学、崇文馆和弘文馆皆以中高级官员的子孙作为教育对象,他们在这些机构中完成学业后只需通过内部考试就可直接入仕做官。除了这一渠道之外,五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子弟也可以依靠门荫直接为官,或是先担任皇帝与太子的侍卫等职位来获取做官资格,通过吏部或兵部的考核就可任官。在唐代前期,通过门荫入仕是中高级官员子弟任官的主要途径,也是高级官员的主要来源。相比之下,平民子弟要入仕为官,或者要通过科举,或者是进入门槛较低的教育机构求学,或者是在官府中充任公务勤杂人员以积累资历等待正式入仕,又或者是在战场上拼杀出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