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春运六十年折射中国铁路发展

2月24日,2014年春运最后一天。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当天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650万人次,计划加开临客列车384列。全国铁路40天共发送旅客约2.66亿人次,比此前预测多运约1000万人次,增长约12%。

第一次出现“春运”这个说法是在人民日报上,至今整整60年。从1954年开始,大规模、高压力、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春运”,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被频频使用的一个词。每年有关“春运”的数据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社会的变迁、发展的节点和民生的焦点。

1981年,人民日报刊发消息:《铁路春运效率高秩序好,两个月运客1.21亿人次》。

1989年,湖北日报敏锐捕捉到了春运人口构成的一个新变化:截至当年2月底,外地涌向广东的农民总数已达150万人以上,广州火车站广场俨然成了“农民的海洋”。

1994年,“民工流”第一次登上人民日报。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厕所里全挤满人的春运,从这一年开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春运”这个词仿佛也搭上了时间的列车,并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提速:春运人数年平均增长5.6%,近几年接近10%。

2014年春运,全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总量再创新高。铁路单日客流量首次突破800万大关,2月6日(农历正月初七),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835.7万人,比去年春运最高峰日多发送93.1万人,创历年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其间,全路共加开临客18463列,其中长途直通临客10850列,短途管内临客7613列。

纵观铁路历年春运主题的,无一不是铁路改革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铁路改革发展的方向标。2007年,为加快旅客周转速度,让更多旅客尽快回家,中国铁路春运首次提前6天启动,为让农民工返程顺利,第一次开通了农民工返程车票预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春运   中国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