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新一届领导人外交战略七个关键词(3)

核心提示: 习近平确实有一种全球性的视野,坚持发展的中心,真正地积极进取,而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平衡。习近平、李克强是19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第一代领导人,如果从逻辑上分析,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历史包袱比较少,倾向于向前看,立足未来考虑,对于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机会想得更多

关键词六:提升话语权

当然也要承认,中国在全球舞台上还更多是一个经贸实体大国,在投资、矿业、运输,在全球市场上占的份额越来越重要,在发展进程中的增量上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但经贸大国的形象和实力之外,作为一个政治大国、文化大国、社会大国发出的声音,青年人、志愿者的服务精神、进取和热情等,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来的却很少。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巨人的块头和声音是不对称的,我们展示的力量更多停留在在经济、贸易一面,而远远多于在话语权、亲和力和中国形象的提升改善方面。

这是一个新兴大国的普遍难题,很多国家,像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都有这个问题,而中国尤甚。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特的东方大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大国、有着复杂的近代史的大国,当过殖民地、半殖民地,当过世界革命中心。这种国家形象在世界话语权、世界规则制定当中,扩展自己声音的难度远远大于任何别的国家和别的制度。

新一届中央领导在这方面已有所努力,但是还不够。提升话语权任重道远,有时国内的宣传口径是无法翻译出去的,在国际上很难被听懂,所以未来还是要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的多数成员听得明白,使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也能够欣然接受。

关键词七:升级转型

种种迹象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国内改革大幕,不仅内政升级转型,对外交的升级转型也会加快推进,以适合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和特点。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外交,打造新时期中国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战略,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在拓展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海外利益,包括向高边疆、北极、外空、深海,向世界各大陆、各大洲进发。巨人崛起的过程中,能否减少一些震动,使得国际社会、尤其邻国小国更多地感受到,这是一种正能量,是一些机会。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曾讲,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双机遇的说法很有意思。很多人觉得发展是零和的,你拓展了空间,我空间就可能缩小,你的贸易量增大了,我的市场就减小了、就业量就萎缩了。新领导人的说法发人深思,怎么样使得我们的机遇和别人的机遇能够对接?

当一个大国崛起,经常带来的是国强必乱、国强必霸的局面。新兴国家和守成国家相向而行,若想避开修昔底德论断的对抗死结,从国际关系史来看,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的新领导人看到了并且也承认这一点。双机遇说和目前正在进行尝试,正是在向好的方向努力,相信通过转型,通过新的创造和贡献,能够真正打造升级版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人民论坛记者张潇爽采访整理)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领导人   外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