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新一届领导人外交战略七个关键词(2)

核心提示: 习近平确实有一种全球性的视野,坚持发展的中心,真正地积极进取,而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平衡。习近平、李克强是19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第一代领导人,如果从逻辑上分析,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历史包袱比较少,倾向于向前看,立足未来考虑,对于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机会想得更多

关键词三:新型的关系

新型的关系,包括新型的大国关系与新型的国际关系。新型重在不冲突、不对抗,做好危机管控。做好危机管控至关重要,观察新领导人在各种外交场合的发言,可以发现一个转变,即是不再一味地乐观,单谈好的方面,而是开始讲肯定有困难、有问题,也有擦枪走火的可能,但是要管控好这些危机,争取新型的合作关系。

这一代领导人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界定与过去有所不同,这充分地表现在一年多来相关的提法、说法和做法上。虽然在以前有过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的表述或尝试,但现在的领导人对这一点强调得更加清楚。

对新型大国关系,可分作三个时期来看。实际上,在邓小平时代就已开始了这个实践。冷战结束之前,中国秉持不结盟、不选边而且保持独立的姿态,可以看作是已经开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尝试,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比较务实。到江泽民和胡锦涛时代,逐渐开始一些理论上的总结,比如说新安全观。在胡锦涛的第二个任期,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

习近平对新型大国关系内涵有所提升,他所概括的新型大国关系,更直截了当地申明中美可以在环太平洋地区相互合作,强调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些实质内涵。他主张,要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的历史魔咒,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他看到了中国和美国在全球各个角落发生误判的可能情形,对不冲突、不对抗、管控危机阐述得更明确。新领导人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引申、肯定和持续努力,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新的进取。

关键词四:重视周边

与此同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也保持了对其他方向的均衡,比如重视周边。只是与邓小平时代以及江泽民、胡锦涛时代不同,这个重视周边同样是打造升级版,即升级版周边关系。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外交会议,特别强调要做打动人心、暖人心的工作,肯定了在新形势下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性。这一点与过去已有所不同。过去讲睦邻、安邻、富邻,是在中国没那么强大、没有提海洋强国目标的时候,也是在中国向更大区域和空间的进发没有开始的时候。别人可能不会太介意,也不会特别听进去。而现在讲睦邻、安邻、富邻,则是针对近一时期中国开始快速崛起成为一个全球型角色,周边国家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甚至纠纷的现实,由此就有不同的价值。

去年的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有关周边外交工作的会议,确实相当有讲究。一方面明确要发展更高的海洋目标,更好地维护主权,在更大的空间拓展中国的海外利益;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的这种发展是能够带动周边的,是能够让地区稳定安全的,从而取得了一种新的均衡点。这个跟现在公众或者媒体讲的“要灭了谁”的烦躁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尤其反映出新领导人的高瞻远瞩。

关键词五:“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刚柔兼备

“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也是一种外交的新风格、新姿态。“硬的更硬”,就是在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或者国家安全委员会等问题上,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强大国家在展现一种兴盛的气势。这中间出现一些大手笔,在航母、海空军、特种部队建设方面都在加大投入,很明显地从传统意义上的守土有责,向新时期全球大国武装力量、多种多样条件下作战能力方向拓展。这是更强硬地维护主权的姿态,而且坚定不移。但另一方面,新一届也确实力图做一些“暖人心”的事情,向世界显示一种亲和力。可以说,“软”的方面,新一代领导人做得更好、更自然,用媒体的话来说,口语化、日常化,而且形象也比较平民化,深入人心。

习时代还有两个比较突出的词语,海洋强国和公共产品,即在提出在海洋强国的同时,也提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过去一年,从在非洲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主动为很多国家提供了帮助,提出了共赢措施。尤其丝绸之路可以看成“柔软的更柔软”的举措。

丝绸之路,从历史来看,是中国对外和亲、睦邻的一个提法。而丝绸之路在英文中是“silk road”,这个名称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丝绸美丽、柔软,丝绸之路作为一个解说词,给人的感觉也是柔和、柔美的。海洋强国是比较硬朗的,现在,很多国家更关注中国在海洋强国方面的出手,包括东海防空识别区、在南海推进防务演习等举措。但经过这一年,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始切实感受到中国构建“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善意。对于中国来做主要的投资者和中国提供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银行等公共产品,越南、缅甸、韩国等周边国家变得更加重视,并渴望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实际上,强的地方,往往还没有说,别人就感到威慑了;而柔的地方,只有做出来,落到实处,别人才能够真的相信你。下一步,不论是致力于跟东盟国家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打造钻石十年,还是在陆地方向提供更多一些的经贸合作,我觉得都应当往进一步推进。当然,目前缔结的协议已经很是振奋人心。

国际上的大媒体也可能在有意忽略这个“软”的方面,因为他们更担忧的是中国“硬”的方面——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事实上,“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这两个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只是我们要刚柔并济,两边“文章”都要做够。

就我个人评估,这一年来该强硬的强硬,应柔软的也更柔软,可以说是开局良好,显示出一种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态势,这也给国人很多期待、让大家振奋。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领导人   外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