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大国外交的“中国风范”透析(2)

核心提示: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通过高超的外交战略和成功的外交实践,去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共赢

五是在安全领域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做全球与地区战略安全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实际推动者,以“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提倡中美双方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重视加强地区性多边组织合作应对安全问题,倡导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加强互信、深化合作。

在习近平就任新一届国家主席一年的时间里,其外交理念充分因应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显示了全球布局的大视野、大手笔,以主动进取、积极作为、高潮迭起的外交行动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壮阔蓝图:

对世界各大国(美国、俄罗斯及欧盟),积极发展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全方位、开放型的新型大国关系;对周边国家,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完善对周边国家外交战略体系;对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合理方向迈进;对国际多边组织,注重积极参与、有所侧重,在主动参与全球多边合作中很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从不同方面发挥自身对多边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促进多边协调、平衡大国间关系,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继承与创新

2013年的中国外交“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更具全球视野、更富进取意识、更有开创精神”,既有与新中国外交思想的一脉相承,又有根据新形势新挑战而做出的革故鼎新:继承的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根本使命、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基本方针和经济优先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方向,创新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理念、领导人在外交舞台上的新姿态和对中华文明、中国“软实力”的进一步弘扬。

就继承来看:一是中国外交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根本使命没有变。通过更具战略智慧的大国外交,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充分地调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营造对中国发展更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使外交更好地为内政服务。

二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基本方针策略没有变。中国在面对强权、霸权压迫威胁时坚持独立和自主,而对南方国家却长期给予极为全面和无私的援助。中国外交在官方公开话语中不界定盟友、不树对立面,不按照冷战时期的传统权力政治思维对各国贴标签,但不等于中国外交战略没有重点、没有倾向。习近平2013年履新后首次出访即选择俄罗斯作为第一站,2013年全年与俄总统普京先后五次会晤并亲切交谈,足以说明俄罗斯在中国外交格局中的地位。

三是中国以经济优先的对外交往与合作方向没有变。经贸往来是国家间交往的重要基础。国家间经济联系密切了,想割断联系则不易;经济联系疏远了,想建立或维持联系也不易。2013年习近平出访期间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新概念,并表示希望争取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正是中国外交继续打好“经济牌”的表现。

就创新而言:一是中国进一步明确了外交基本立场,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利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机会,习近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原则,同时也明确了“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提出了“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习近平还将“中国梦”推向世界,将其与“世界梦”联系起来,掀起全球“梦旋风”,大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习近平在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还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突出“亲、诚、惠、容”的重要理念,凸显了周边外交在中国新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还多次强调以“正确的义利观”指导对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传承了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风范。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中国   大国外交   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