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论坛特稿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的清新文风:求短、求实、求新

2013年3月29日,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演讲。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的,也这么做的。

1月14日,中纪委全会上,总书记用百姓常说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儒家经典《论语》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17天前,总书记发表2014年新年贺词,篇幅短小,700余字;语言口语化,没有大段工作内容介绍;段落划分简明,每一段都言之有物,不空洞,不干巴。

一年多前,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履新后与媒体见面,语言朴实通俗却极具感染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

30年前,1984年12月7日,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中青年干部要“尊老”》,已经流露出质朴文风。

30年来,尤其履新总书记一年多来,习近平用自己的行动,带头贯彻他和中央领导集体的要求——下大力气改文风。

6个字:

求短、求实、求新

上任一年多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习近平总能用朴实而简单的话语一语中的。求短、求实、求新,是习近平说话、作文的风格;百姓话、古人话、中外经典,则是习近平讲话中时常出现的内容,从而使百姓共鸣。

要凝聚全中国的力量、为全民族的理想奋斗,就要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话讲。

2012年11月,履新之初的习近平,在记者见面会上谈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时,念兹在兹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语言平实,并用两句毛泽东诗词和一句李白的诗,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而“中国梦”一词的叫响,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网友语)。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总书记   清新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