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爆表”的霾?2013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引发国人无数感慨。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的中国,由于粗放发展方式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雾霾的大面积聚集正是表现之一。
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把好船头,引领中国进入2.0时代,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严峻考题。
政绩考核锐意纠偏引发新期待
12月6日中组部发布《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对政绩考核“指挥棒”作了清晰明确的新指示,强调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加强综合分析,“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足一月出台的这一新规,如划破雾霾的一缕阳光,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12月10日至13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在一周的时间里,中央从不同层面对干部政绩考核做出阐述与指示,彰显出中央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坚定导向与执政思维。
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与官员的职务发展空间关联度高,向来是“指挥棒”。此番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整,特别是对“唯GDP”考核取向的锐意纠偏,无疑将对地方党政干部的为政理念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政绩考核新规强化了离任责任审计。(资料图片)
用新版政绩考核“指挥棒”“导向”未来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唯GDP马首是瞻”的发展理念下,粗放的发展模式带来的诸多矛盾问题也难以回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逼仄、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升级”发展方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对中国发展实践认知的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的党中央也在不断修订完善中国发展的蓝图,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社会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到十八大 “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生态文明被高度强调,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如何用好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有效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自觉性日益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