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世界的背面
王山山
做调查报道应该是许多新闻人内心深处的情结——纵使不能像那些著名的前辈那样以调查为常态,似乎至少也得尝试过,心里才踏实。
今年夏天,我和摄影记者肖翊到蒙宁交界处,调查一家投资巨大的钢铁企业违规建设和生产情况。
一座庞大的工厂傲然矗立在大地上,东西南北共有11座大门,我俩却眼睁睁看着进不去。这时,我们发现1号门旁有一个缺口:一个活动板房搭建的临时办公室的后门就通向厂区内部,而这个办公室的功能是招工。
我给自己编的身份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自己有同学在外地的技校工作,委托我帮助打听情况,看能否解决一批学生的就业。对方介绍了招工情况后,我和摄影记者又先后佯装想上厕所,被允许从办公室的后门进了厂区,然后分头行动——摄影记者用手机偷拍下各个角落的大量照片,我混进车间和办公室打听情况。
一位年轻的女员工听说我是当地的中学老师后,热情地介绍了工厂详细情况,然后问我:“今年的文科高考状元是你们学校的吧?”我掉进了自己的陷阱中。我立刻说,自己还没休完产假,还没来得及看今年的高考通报。生活中说了谎话会脸红,那一次暗访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原来这么会装模作样……
曾经有一位农民跟我们一起调查豫北一个地方的乡村工业污染,采访开始不久就被来自企业的人跟踪,他想法帮我们换了两辆车,最终甩掉了跟踪者,自己却在另外的方向被另一拨人纠缠了一个下午。向记者提供线索时,他打印出的资料有近百页。他说:“记者不能乱说话,我先帮你做一点功课,至于真相,我陪你一起去看,但不会干扰你的判断。”
有时我们的采访与报道会促进问题的解决,有时却没有任何影响。在失落的时候,这些线人让我感受到正在崛起的公民意识和理性光辉,以及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