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小人物的大时代(中国经济十大群像·百姓)(2)

他们与变革

吴英受审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一面是大量渴求资金的企业,一面是旺盛的民间资本在追逐回报,资本与实业纠缠引发的矛盾此起彼伏。

2006年4月到10月,浙江东阳女商人吴英一口气注册成立了12家企业,其中8家以子公司名义组成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吴英想做一个以酒店连锁结合商贸的企业。吴英预期打造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带动她在这里的物业升值,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聚集。支撑这个庞大商业体的是暗流汹涌的浙江民间高利贷。

很快,高额利息将吴英的资金链带到崩溃边缘,吴英锒铛入狱,一个女富豪的神话幻灭了。法院认定吴英非法集资7.7亿元、实际骗取3.8亿余元,以非法集资等罪名判处死刑。这样量刑是否恰当?应该怎样判别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对市场的功过?在学界与公众热烈讨论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深入采访,报道“吴英案”(2012年2月13日《 吴英的生与死》),抽丝剥茧还原了吴英集资的经过,也展示了裹挟在市场经济中的浙江民间资本力量。

文章刊发后不久,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对此案做了这样的总结:第一,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应该做深入的研究,使民间借贷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第二,对于案件的处理,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

当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的12项金改任务之首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其后,记者继续关注吴英案,再次采访学界与企业界,写出《吴英案的启示:给民间金融一缕阳光》(2012年第11期)。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