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基层计生干部经历:曾被“妖魔化”遭村民又骂又撵

一个村级计生员的15年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利国也利民。而传递这种联系的,除了政策本身,更需要一个个基层计生干部的默默付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双瑞

15年来,陈红玲时常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做教师待遇好、社会地位高,为什么要去当人见人躲、月工资百元的村计生员呢?”

今年39岁的陈红玲是河南省临颍县陈庄乡后研岗村的计生管理员。她生在后研岗、嫁在后研岗,知道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谁家,也知道谁家几口人、多大岁数、几时娶媳妇添丁。

自从1998年辞去小学教师工作,陈红玲便挑起了村里公认“不得人心”的计生工作。丈夫百般阻挠,村民甩脸子不待见,巨大的落差令她心里很不好受。

2013年初冬的一个上午,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追问,因为长期奔波脸上已出现几块紫红色冻疮的陈红玲微微一笑:“再选一次我还是干计生。农村妇女知识面窄,我要改变农村落后的老观念,让大家认识到计生工作是有好处的。”

“我这十几年没白干”

这是极为普通的一天,陈红玲的工作从推开60岁的独生子女户黄翠罗的家门开始。

“大娘,您老两口该办奖扶了。一个月能领90块钱,我先来收证件。”在黄翠罗家里,陈红玲向老人详细讲解了独生子女户奖励扶助政策。黄翠罗连连点头,拿出装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的小包袱,一边往她手里塞一边说:“你说咋办就咋办。”

“红玲工作热心着呢,有啥事都及时来说。”黄翠罗对陈红玲赞不绝口,回想过去她十分感慨,“以前一说起计划生育,都是扒房子牵牛,现在多好啊。”

听说要到乡里办手续,黄翠罗又有点为难。老伴和女儿女婿都在外打工,她自己在家带着3岁的外孙女,去十多里外的乡政府不是件易事。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出了顾虑,陈红玲爽朗一笑:“不要紧,我去给你跑一趟吧。”

在老人的连声道谢中,陈红玲走向下一户村民贾伟霞家。一进门就闻到刚出锅的馒头香,陈红玲在院子里喊了一嗓子:“谁在家呢,又蒸好馍了?”女主人应声而出,一边热情地邀陈红玲屋里坐,一边表达歉意:“又给你添麻烦了。”

贾伟霞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在陈红玲的长期政策宣传下,她主动提出办理独生子女证,不生二胎了。因为家里蒸馒头生意忙,她一直没抽出时间去送材料,陈红玲干脆上门来取了。

“独生子女、双女户优惠政策多,孩子中招加10分,父母45周岁后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60周岁以后每月能领90块钱。”陈红玲重复了一遍政策,对记者说:“他们家把儿子送到市里读书了,全心全意抚养这一个,这不就是优生优育吗?”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