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中国百姓获利与贡献不成比例

——访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亚生

核心提示: 当前有一种看法,说既得利益者会反对经济发展,这个观点我不赞成。既得利益者其实也是希望盘子做大,这样他们也能拿到很大盘子的一个比例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民间力量

人民论坛记者:作为经济学家,您一直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这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既得利益与改革,您对中国的既得利益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黄亚生:整个改革,尤其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发展使利益集团扩大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本来农民是在经济发展的外围,但改革使他们也进来了,成为了最初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其实,在任何地方都存在既得利益,但关键我们要看这样的既得利益是包容性的还是狭隘的、排斥性的既得利益。中国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广大普通百姓没有获得既得利益,而是他们获得的利益与他们的贡献不成比例,很大一部分的GDP发展成果都流向了少数企业或官员个人,这是个巨大的伤害,是一个非常大的隐伤。

我认为真正使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主要还是依赖民间力量。上世纪80年代主要在农村,1990年代是城市民营企业的发展,2000年加入WTO后,国际化及外资的进入,等等。我非常不同意这个观点,说中国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政府的推动。政府肯定是有着正面的作用,这个作用应当从上世纪50年代、 60年代、70年代那时开始说起,那时对农村的教育卫生投资巨大,使中国的人力资本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再加上改革,这样,两种力量的结合就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突破既得利益关键要看社会是否有制衡的机制

人民论坛记者:您刚才谈到各国各地在发展过程中都有既得利益,您能给我们介绍下美国或其他国家在平衡各方利益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资中国借鉴?

黄亚生:其实,既得利益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独特的话题,关键在于社会有没有制衡既得利益的机制,既得利益是否透明操作,政府权力是不是受监督?在美国,既得利益者们权力也很大,与中国不同的是,权力运作机制透明也有政治参与。其实美国百姓的政治参与意识并不高,因为有些问题技术性很强,比如金融行业的管理等,作为普通百姓,即使对这些问题再感兴趣,但也不懂啊。这就说明透明本身并不会自动形成制约,在非常复杂的问题方面,这种制衡实际上是很软弱的。不过,在美国,有些方面如社会保险方面的制衡非常好,因为这个老百姓很容易懂,能拿多少退休金很容易算出来。所以,既得利益的关键就是要看社会有没有制衡既得利益权力的制度手段及做法。这方面中国现在还比较欠缺。虽然打击腐败的力度是加大了,但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枪毙腐败官员最多的国家。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枪毙这些多腐败官员,还是有这么多腐败案件,而且一次比一次猖獗,一次比一次数额巨大,这是为什么?这就说明有制度漏洞的背景在后面,没有透明,暗箱操作,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我觉得从中国过去自己发展的经验来看,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应当是同步进行。虽然,并不一定要求二者完全同步,但至少要朝同步的方向迈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 赫]
标签: 百姓   贡献   获利   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