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的作用(3)

“新”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的指导者要用改革创新精神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着重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能力,这本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因循守旧只能严重制约人的自由发展,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民族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高校要把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融入到高校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中。社会实践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认真制定实践教育和教学计划,通过精心设计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教学、科研力量为后盾,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积极引导他们创新性地开展社会实践,积极接受来自社会竞争的挑战,提升创新意识的同时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是,由于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自我评判能力,自我认知时常处于非理性状态,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社会实践这一深层次的教育形式,帮助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开发创新潜能,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专业课题实践、社会调研项目、组织策划主题活动等,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真正使其学会认知、做事、生活和生存。

构建社会实践途径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合作机制

在围绕“专、精、特、新”四个字下足功夫的基础上,要有效发挥社会实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渠道作用,还需要构建起共同融入的协同机制,这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为建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必须强调党的领导,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入研讨;逐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机关院系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第二,着力建设形成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高校党委要统一规划、精心组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二级单位,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去。要建立起各级党团组织,政治辅导员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要注重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三观”动态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各二级教学单位考核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其学生培养工作的考核指标,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及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形成齐抓共管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第三,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导向示范作用。高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等活动表彰和激励教师,用先进典范带动师德师风水平的全面提高。高校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考核、评聘,严肃查处违纪、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要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之,笔者认为,在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践行能力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专、精、特、新”。不断加强专门的理论支撑和专业的方法指导;教师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精深的研究;在充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定有特色的选题,从有特色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协同合作机制,进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和践行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12年度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首都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状况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JSZ2012YB18)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页。

②徐光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9版。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89页。

⑤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人民日报》,1998年6月20日,第1版。

责编/王坤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标签: 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   核心   作用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