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法治论坛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到了新境界新高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个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指南。

如何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会公报中的新表述、新部署与新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国家治理》周刊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到了新境界新高度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陈天祥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理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创新:一是将社会治理置于国家治理的重要地位,二是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向“社会治理体系”的转变,三是增加了“民主协商”“科技支撑”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四是强调重视制度权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五是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概念,六是重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七是将社会治理置于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政治地位。至此,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新高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这体现出党对社会事务治理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中国改革的逐渐深化有关,从“社会管理”到“社会管理领导体制”“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再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共同体”,相关理论表述越来越严谨、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丰富化和系统化,表现出了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完善,最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完整表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执政理念的根本变化,以及治理内涵的日益丰富化和科学化。

[责任编辑:王爽]
标签: 四中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