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深度观察 > 正文

青年德性发展离不开公共精神的培养

核心提示: 面对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当代青年出现了德性评价与价值观导向的错位,这需要通过文化再造营造德性环境、自我反省促进德行发展的方式,让青年养成正确的德性评价;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教育实践,夯实思想道德、提升理性修养的方式,来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

【摘要】面对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当代青年出现了德性评价与价值观导向的错位,这需要通过文化再造营造德性环境、自我反省促进德行发展的方式,让青年养成正确的德性评价;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教育实践,夯实思想道德、提升理性修养的方式,来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机制。

【关键词】公共精神  青年  德性评价  价值导引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公共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公民从主观意志到实际行动上都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这其中所承载的公共关怀更为重要。公共精神的树立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公民意识的体现。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建立公共精神对青年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有助于青年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而“善治”的重要表现就是人们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精神本身就蕴含这样一层含义。对于青年来说,公共精神的建构有助于培养自身形成规则意识,能够用法律、道德约束行为,从而规范、合理地参与公共生活。其次,有助于青年形成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公共精神本就是要求公民在开展个人活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诉求,不能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行为准则的约束下,容易使青年养成为他人着想、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当代青年德性养成存在失范现象

“德性指的是一个人真正的内在文化本质的规定,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是一种表现为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定势。”当代青年的成长环境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逐渐在这个教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异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德性修养方面的的缺失。市场经济的冲击带来了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刷,甚至将一些传统的人伦观念撕裂,功利心与个人利益占据了公共生活的重心,而德性修养则退居边缘,甚至被人们视而不见。在公共生活中,发生在青年人身上的这种行为并不少见:路遇摔倒的老人熟视无睹、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道德认知的缺失,他们中的某些人失去了对道德的基本评价和做出反应的能力,这种行为的大量集聚失去了公共精神延续真善美的特性,更体现出了社会公德的失落。

第二,德性与德行的割裂。在一些需要体现公共精神的活动中,一些青年人的做法不免令人唏嘘。这实际上是内在德性与外部德行的一种割裂。对于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在道德评价方面并非有不足,只不过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面前,很多青年人逐渐失去了道德评判的标准,开始迷失,进而投射到行为上。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德性   精神   青年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