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规范的劳动力市场
中国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加剧。国有企业重组和私有化,日益扩大的私有部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完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导致了巨大的工资差距。中国劳动力市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可以有效控制工资差距或者有效调节行业间和区域间工资发展的机制。
更确切地说,在减少大规模低工资行业的集体谈判中,没有工会的参与。只要农民工在大城市中还被认为是二等公民,就很难真正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会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只有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企包括外资企业中有工会的存在,但是这些工会无法进行工资协商并且处于国家监管之下。2003年,工会的职能开始被强化,虽然工会会员仍然没有罢工权也不能民主选举工会主席。然而,工会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工资谈判当中去,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比如延长正式劳动合同期限和遵守最低工资制度等,需要更多加强和完善。劳动仲裁等相关劳动者权利应该受到更多保护。
不完善的金融系统
过高的企业储蓄率和国有企业管理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个方法就是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包括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减少其垄断利润。另外,国家需要得到更多利润分配,并支出在公共服务上,从而缓解收入不平等问题。
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寻找资产投资升值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往往是实际存款利率为零的银行无法提供的。1990年建立起来的股票市场,在以银行为中心的中国金融体系中显得并不重要,却成为中国人的赌场。与英美国家相比,中国股票市场并未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作用。从90年代末就集中于投机房地产市场投资的股市并不是适合中产阶级的资产投资方式。这种投资的风险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被政府限制。
近几年影子银行和地下钱庄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投资取向。特别是2009年以来,投资基金和相关机构大规模筹措资金,以高利率借贷给公司或地方政府。这种高风险投资渠道已经在中国大范围蔓延,虽然还未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一旦危害过大,中国政府有能力让影子银行产业崩溃。然而在政治上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些投资者往往是中高产者,不是普通的工人或者农民。中国必须进行金融改革,建立保障投资者利益和能够保持稳定的金融体系。
众多生态环境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发展成为潜在的、爆炸性的政治问题。然而,中国还缺乏真正以生态问题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虽然大型国有生产部门的支持可以成为一个相对容易的开端。所以现在看起来,中国人还在推崇“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包括扩大私人交通方式,拥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
众所周知,中国将会经历一段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 在2011年曾预测,到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会从10%降到7%。中国政府五年规划中也提出过类似的预期。进一步平衡中国的经济结构对于中国摆脱即将面对的中等收入陷阱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