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可保足协彻底“脱钩”
即便中国足球的改革与发展被摆上国家战略层面,仍有不少球迷对于改革的执行力“半信半疑”,“方案看着是真好,所有的问题都说到了,而且高度比我们想象的还厉害,但这么好的方案,能不能尽快执行,我现在只能持一个乐观的态度看发展。”一位将孩子送进职业俱乐部梯队苦练、期待孩子成为职业球员的家长今天下午给记者打来电话,“听说足管中心没了,所有业务都给中国足协了,那是不是说中国足协就完全取代足管中心了?如果孩子是在地方体育局注册的,是不是还需要在中国足协重新注册?”
《方案》指出,尽管中国足协的改革需要“健全各级足球协会党的组织机构,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和人才政策,加强协会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日常管理。中国足球协会设立党委,由体育总局党组领导”,但必须同时做到“优化领导机构。中国足球协会不设行政级别,其领导机构的组成应当体现广泛代表性和专业性,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代表、地方及行业足球协会代表、职业联赛组织代表、知名足球专业人士、社会人士和专家代表等组成。”
因此,这位家长思考的问题,正是这次“管办分离”的核心内容。据记者了解,国家体育总局将放弃“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这块阵地,将足管中心的全部业务移交到中国足协——足管中心最终是否仍然存在或以何种形式存在尚属疑问,但管办分离后的中国足协,将成为独立于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存在的法人社团,换句话说,国家体育总局不再拥有任命中国足协领导的权力。
“第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到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了‘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这实际上就是这次足球改革完成‘管办分离’的法律依据。以前,根据我们国家社团管理规定,要求行业协会必须挂靠在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底下,必须有业务主管部门,可如今这就是要改革的部分。”一位体育界政策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明确说了,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4类社会组织,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再经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和管理,中国足协就是比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的政策,所以它和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是大势所趋,所以中国足球才能作为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本报北京3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