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从两会“热词”看2015中国反腐新期待

新华网北京3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丽)全国两会,“反腐”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两高”报告中,反腐“成绩单”不断亮出,2014年持续“打虎拍蝇”,查办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4040人,同比上升40.7%;依法办理周永康、徐才厚、蒋洁敏等28名省部级以上干部犯罪案件;查办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9913人,马超群等“小官巨贪”被查处;依法惩处刘铁男、李达球等一批腐败犯罪分子,坚持铁腕反腐,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和经济犯罪。

“下无死角、上无禁区”,对腐败“零容忍”体现了中央的决心,更提升了公众信心。2015年,中国反腐的重点将向哪里推进,两会上,有关反腐的“热点词汇”

不断亮相,这些“热词”背后延伸的是中国反腐的“路线图”。

热词一:“反腐红利”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代表们谈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与此同时反腐倡廉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也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说:“可见,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反腐红利”成为公众关注的反腐热词之一。

五星酒店降星、高档餐饮关门、高档白酒降价,八项规定的“劲风”曾在高端消费领域掀起阵阵风暴,曾寄生于“三公”消费而风光无限的白酒、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一度出现下滑。部分代表委员提出,当“反腐影响经济繁荣”的声音不绝于耳之时,消费市场正在发生重要的转折,高端消费的“接地气”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据报道,彭博社对17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政府的反腐将在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1至0.5个百分点。随着贿赂对商业的拖累不断得到缓解,按美元的现价计算,可能相当于获得高达700亿美元的红利,相当于斯里兰卡的经济规模。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腐败有很多种形式,一种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腐败,比如靠贿赂官员拿到的工程项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量很差。另外一种是经济腐败,比如贱卖国家资产和国家资源,导致国库收入减少,国家可以用来搞建设、改善民生的资金不足。很显然,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寻租的空间小了,创新的空间才会大。”全国人大代表朝克认为,反腐压缩了“腐败经济”的生存空间,斩断了政商之间不正当利益的输送渠道。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政风、官风逐渐焕然一新,不断为经济发展输送“新鲜氧气”,也激活了创新因子。

热词二:“权力任性”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迅速引起网民热议。2014年,国务院共开了40次常务会议,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毫无疑问,在2015年,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核心任务之一。

“采取多项措施制约权力的任性,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我看来,权力的任性很多时候来自政府工作的不透明。”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说,“现实中权力任性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比如城市规划方面,大家都说‘规划?鬼话!’问题就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不公开,领导一句话就可以随便改!”

“部门的权力是为群众、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到底有多少权力,需要理清权力清单。”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敖汉旗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薛志国认为,从以往情况看,事情怎么办、找谁办,要带什么材料,多少时间可以办完,由于公开程度不够,许多权力事项还属于“内部掌握”,给来办事的群众、企业带来许多不便。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透明、可视、留痕的特点,对于实现权力阳光化运行、压缩权力任性空间、创新民生服务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何显明说。他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重视科技创新,既为有效执行制度提供有利条件,又为制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应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