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法治论坛 > 正文

政学两界精英流动现象透析(2)

核心提示: 政治精英流动的规范和顺畅是开放、合理、成熟的政治系统的重要标志。政治精英的流动方式有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两种方式。政治精英在不同界域之间跨界的横向流动,能够实现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人才交流,激发政治活力。

规范政治与学术精英双向流动的路径探索

政治与学术精英之间的跨界双向流动对杰出人才在不同界域范围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了竞争机遇,也给不同界域注入了新的人才活力。但同时亦应看到,无论是学术精英向政界流动,还是政界精英向学界流动,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跨界精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界内各种清规戒律形成冲击和解构,在发挥正能量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未来规范精英跨界双向流动应沿着如下路径探索:

首先,无论学术精英转向政界,还是政治精英流向学界,都要进行领导才能、行政管理技能和以往业绩的考察,并要求其对所转入的新岗位的全面情况和特殊性有较深了解;在政治精英与学术人才的双向流动程序上,应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坚持公开、公正、民主、透明的选人用人原则。

由于学术界、教育界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并非所有政治精英都适于流入,因此,政治精英转入学术界,原行政官员担任大学校长或科研院所领导,应至少做如下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规定:一是职务历练,对流入和转向学术界、教育界的政治精英,应要求其从事过相关领域的领导职务,且有一定年限、级别的规定;二是素质要求,包括精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皆应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规定流入学界的政治精英和转向政界的学术精英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职业操守,还需达到较高的教育水平、职称标准等;三是年龄限制,应规定从政界转入学界的政治精英不得超过一定的年龄期限(至少政治精英在干部退休年限前5年不应再向学界流动),避免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临退休领导干部的栖息所;四是民主程序,所有精英流动的提名、考察、任命皆应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避免政治精英流入的任意性和暗箱操作,确保精英流动渠道的公开和畅通,使真正符合学界要求和需要的政治精英通过合理合法渠道得以引进和任用,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知识型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学术界精英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精英的人才库。大量吸纳知识精英进入政界不仅有助于祛除官场积习,而且有助于树立干部选拔任用中重素质、重能力的正确导向。

为合理选拔和吸纳更多学界精英为国家政治发展服务,从党和政府层面来说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所安排岗位要充分考虑知识精英的学术背景、从政经历和专业特长,以便于其潜在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特长的更好发挥。这批精英往往是国家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而且有一定的从政经验,专业基本对口才能避免人才浪费。二是要明确学术精英在行政体系中的位置角色,并针对这部分特殊人才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应与纯行政系列的评价标准有所区别,以便有效激励知识界精英更快适应新的岗位,做出新的贡献。三是要为学术精英的角色转换创造便利条件,为其提供更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机会,促使其尽快完成从学术人才到行政管理人才的转型。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学界转向政界的精英若想在新的岗位真正发挥作用,除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外,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努力改变原有学者型思维方式,更多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和解决一线工作人员的困难,尽快完成工作职责、思考问题角度和个人角色的转换;二是学者从政往往意味着需要舍弃从事多年的科研或教学工作,否则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肯定会顾此失彼,难以做好行政领导工作。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石奎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田艳丽.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

2011年(8)。

②史新建.也说“教授从政”[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4)。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译晟]
标签: 政学   流动   现象   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