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高层动态 > 正文

主题研讨二:经济转型升级与自主品牌崛起(2)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我们是强大的制造大国,但是自主品牌还很低端。

杨开忠:以中国品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学习研究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一系列论述,我的体会是:要以打造中国品牌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首先,自主品牌是新常态下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需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虽然在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中,仍然有低成本优势,但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继而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相比,则处于成本劣势。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市场竞争战略应从价格主导转移到通过产品和服务差别化主导的轨道上来。品牌即在顾客心目中具有独特地位和形象、能让顾客从功能和情感上获得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差别化主导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品牌主导的竞争。

其次,自主品牌是满足新常态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必由之路。目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多样化消费层次中,人们对符号价值的消费需求将日益高涨。

第三,自主品牌是适应、引领新常态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2014年起,我国对外投资超过外商对华投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亮点。众所周知,拥有、保持和扩展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是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而品牌则是这种资产的核心组成之一。为了“走出去”,企业应当不断拥有、保持和扩展自己的品牌资产。

建设中国品牌以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当注意处理好四大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中国品牌的关系。中国创造、中国服务支撑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带动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但是,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不是中国品牌的唯一来源,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国的全球品牌还可以通过全球并购、合作来取得。

二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中国品牌培育和运营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分工与合作。

三是处理好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正视、适应和善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情况,可以增强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无视这种不同情况而强调绝对的全球一致性和统一性,则是注定要失败的;另一方面,一味地强调地方性,忽视全球性品牌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则不可能形成全球性品牌。

四是处理好生产、产品、行销、客户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营者的重点应当从低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改进、促销上转移到确认客户需要和更有效满足客户需要上来。

主持人:

陈董事长,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外产品都在和您竞争,您竞争得过他们吗?目前这种格局下,为什么不占领国内市场还要往外走?

陈凯旋:唯有品牌,才能让中国更受尊敬

立白所处的日化行业竞争激烈,国际巨头瓜分市场。立白成立之时恰逢国际品牌入侵中国。当时,国内日化行业市场面临着来自外资品牌“大鳄”宝洁、联合利华的凌厉攻势,他们鲸吞虎噬,瓜分中国的市场份额。在这群雄逐鹿、硝烟四起的战场中,立白靠创新的“一地一专销”的经营模式和“不伤手”品牌的拉动力迅速崛起。如今,虽然在洗发水、化妆品、牙膏市场,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基本形成垄断之势,但在洗涤行业,唯有以立白为代表的本土品牌还占有半壁江山。我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个国人:唯有创新,才能成就企业未来;唯有品牌,才能让中国更受尊敬。

世界风云激荡,大国崛起梦圆。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综合国力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逐步迈向伟大复兴,成功实现大国崛起;中国品牌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长过程,成功蜕变成国家名片。在大国复兴的背景下,国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企业也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今天中国的品牌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需我们继续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创建水平,真正把我们的自主品牌打造成让全球尊敬的名牌,进而实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世纪梦想!

主持人:

王书记,您如何看待创新与“给别人打工”的关系?中国的市场这么大,为什么跑那么老远到国外市场?

王东升:打造自主品牌,先要成为打工仔

任何社会发展的过程都是历史性的,不能够简单地用今天发生的事情否定以前做过的事情。像我们首先成为外资企业的一个打工仔,然后获得自己的经验,获得自己的资本,然后去创业,之后再让别人成为我们的打工仔,这发展的过程是必然的。

我们目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欧美的法规特别严,韩国现代因为冒进,进入美国出现问题,卧薪尝胆12年才重新回到美国。我们不想犯这个错误,与其这样折腾,不如先在周边研究。我们现在已经在墨西哥有组装工厂,就是研究美国。

这实际上是提前做好布局。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成为一个可以布满全球的品牌,但是先有一些旗帜摆着,为未来做储备,同时了解一些先进的信息。比如,我们在日本、意大利建研发中心,目的是利用当地的人才为我们打工,同时获取最前沿的一些科技信息,能够使得我们的产品更快的去接近这些国家的标准水平。

在我国,江淮汽车应位列汽车行业前十家;在细分领域里面,很多产品是数一数二的。我们不追求总规模的大小,而是一定要在一些细分的领域里面做到最好,通过优势的发挥保持领先优势。这就是放弃更多的野心,专注于我们最擅长的业务。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经济转型升级   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