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2014网上舆情分析:“两个舆论场”共识度增强(2)

中性“意见领袖”影响凸显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长期追踪研究网络舆论生态,发现近几年来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体制内主流媒体越来越活跃,影响也超过了传统的民间“意见领袖”。

上图可以看出:①媒体微博活跃度最高,主流媒体微博由于建立了团队运作,保持7*24小时的不间断更新,活跃度明显高于市场化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的粉丝和影响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媒体微博。②党政机构微博运营,在诸多省市区纳入政务公开考核,也具有较高活跃度。③企业微博活跃度偏低。④“意见领袖”微博系个人维护,帖文总量与机构运营微博差距较大。

相比于粉丝数,被转发数和被评论数更能客观地衡量微博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对各类微博账号进行分析,我们看到:①媒体微博平均个体影响力最大。②企业微博通过多种多样的微博营销手段,平均个体账号收到的转评数也很高,但舆论影响力有限。③“意见领袖”平均个人影响力低于媒体微博和企业微博,但考虑到意见领袖微博数量众多,其群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④党政机构微博虽然数量众多,粉丝数也不少,但现阶段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力都较低。

对于“意见领袖”,我们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中线,研究发现现阶段网络舆论场上,各种价值取向的“意见领袖”的大致分布如下:

最终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①绝大多数(四分之三)的“意见领袖”意识形态倾向中立。②右翼“意见领袖”数量远多于左翼。③温和“意见领袖”数量多于极端“意见领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治激进派正在中国失去市场。

各倾向“意见领袖”影响力分析:

如果综合考虑每一类意见领袖微博收到的总转评数,我们发现:中性“意见领袖”整体上具有最大的微博影响力。扶持温和中性、理性务实的网络社群,制衡左翼和右翼的极端意见,形成正能量引导、温和派声音为主、纺锤式的舆论格局,对喜欢“吐槽”的微博舆论场十分关键。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研究中发现,网友和“意见领袖”越是边缘化,越是激进化。加强对“意见领袖”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多创造网友、“意见领袖”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话的机会,有利于营造互联网上客观理性讨论问题的氛围。2014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组织了“网络名人故宫行”、“丝绸之路万里行”、“粤来粤好--2014网络名人看广东”等活动,起到了密切关系、消弭分歧、共同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一些民间“大V”下基层、接地气,有利于他们客观地把握国情和主流民意,理解政府公共治理的复杂性。“大V”们平时相对超然的地位,较少的预设立场,对公众的说服力更大,属于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媒体资源。

网络流行语提示社会心态趋于积极

人民网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收获7000余条网友推荐的年度字词,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3亿次,网友发言达3.8万条。最终,“法”和“反腐”当选年度国内字、词。

入围的其他年度字词还包括廉、治,习大大、中国梦、新常态、APEC蓝、依法治国等。这些字词都表明对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推荐依法治国,社会舆论有高度共识。

“法”当选年度字,表明政府和老百姓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高度共识。中央全会以法治为主要内容,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法治是其中核心内容。“APEC蓝”原来带有调侃意味,国家领导人接过来直面应对,坚定表态,传递出人民群众和决策层的互动,体现政府的担当和执政能力。

网友谈“习大大”:“充满家人味儿的称呼,拉近了国与家,官与民之间的距离。”“这一年,‘习大大’已不再是一个亲切的称呼,而成为一种让人觉得睡狮醒来的霸气与自信。”“这是我听到最亲切的称谓。”

2014,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年代。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中央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反腐倡廉力度空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八项规定”落实让党风政风大为改观。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戾气大为缓解,正能量显著提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