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审批“马拉松”到“马上办”,从报送材料“跑断腿”到“网上申请”,从“一页纸不能少”到“容缺受理”……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找准自身职能定位,在服务发展、便利群众等方面创造出不少好的经验。
放和管是一个车的两个轮子,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两个轮子都做圆。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更习惯于以审批代监管。随着行政审批的大量减少,政府管理更多地从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并对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适应新的变化,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提高监管能力的措施相继推出: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失信成本;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推进市县综合执法工作,消除多头和重复执法……
如果说,简政放权发挥了“松绑”作用,让投资者放开手脚进入市场;那么,转变职能则正发挥着“服务”作用,让企业发展获得一个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近期率先推出了多项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举措:
——撤销外经贸厅,设立商务厅,实现内外贸统一管理,同时将广东省物价局的职能并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在全省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制度,将108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只保留13项前置审批事项;
——在广州实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信用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从广东传来的信号预示着,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核心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简政放权方面,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启动,意在堵住“偏门”,消除审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带”;“负面清单”制度呼之欲出,一旦实施,除清单列出的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外,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先证后照”将改为“先照后证”,使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沈玉良说。
从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地区看,仅“负面清单”一项就带动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在新设外资企业中九成以上为“负面清单”以外采用备案制的企业。
转变职能方面,立足于诚信体系建设这个大框架,“黑名单”制度正加紧构建。从6月1日起,全国县以上行政执法机关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将在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工商部门则拟对企业年报进行抽查,对逾期不发布年报的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对弄虚作假的载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这将使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刘俊海说,下一步,关键是要早日实现各部门诚信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使政府职能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