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政策解读 > 正文

中央巡视制度迎来重大变革(2)

核心提示: 目前的巡视工作只是一种间歇性的监督,其持久效力有待增强。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巡视、轻整改、忽视巡视成果运用等问题

构建巡视成果长效运用机制

巡视成果凝聚着巡视工作人员的智慧,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巡视成果的运用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反馈、整改落实、回访等工作,巡视组既要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又要立足全局,把握政策,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考虑政治和社会效果,从而既帮助被巡视地区、单位查找问题,又保护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领导班子团结,维护领导班子的权威。对于巡视组深入了解或根据领导小组意见移交的问题线索,巡视工作办公室应当加强跟踪督办工作,定期报告办理情况,办结后应当形成专题材料报告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于移交有关主管机关的事项,要适时了解办理情况,推动有关问题的落实和解决。

中央和地方巡视组都有自己的巡视范围,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级巡视组数量有限,即使同时开展工作也只是涉及少数对象,因此,目前的巡视工作只是一种间歇性的监督,其持久效力有待增强。巡视组在被巡视单位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反馈时会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但一些巡视组和被巡视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巡视、轻整改、忽视巡视成果运用等问题, 以及上级党委进行决策时没有把巡视成果当作有力依据,组织部门选任干部时参考巡视组意见缺乏力度,被巡视单位在党建中的有益做法、良好经验没有通过巡视组推广到其它地方等问题。巡视成果的运用仍然缺乏力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如何构建巡视成果长效运用机制?首先,可建立巡视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考核、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运用巡视成果加强班子建设的机制。其次,可建立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向巡视组征求意见的制度,运用巡视成果来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再次,还可建立健全其他一些具体制度,如巡视建议制度、巡视组负责人到被巡视单位督办的制度、巡视组督查督促巡视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制度、巡视组派员复查验收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制度,等等,进一步拓宽巡视成果运用的渠道,提高巡视成果运用的质量。

将巡视成果公开化有利于巡视目的的根本实现。巡视成果的公开应当包括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整改情况报告以及回访报告。公开的方式包括在被巡视地区对巡视成果进行新闻报道或在被巡视单位的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巡视成果的公开既可以保证有关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和民主监督,又有利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相关措施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

由于我们在权力结构上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巡视监督的对象是掌权的人,还不是权力本身,因而还不能从根本上及时监督并有效制衡权力。虽然我们现在的巡视方法手段有不少创新,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这更多地局限于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更为根本的应该是体制上的创新,在制度变革上下功夫。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巡视工作制度体系,巡视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静]
标签: 巡视制度   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