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缘起
5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多项举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一块短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更好地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如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本专栏特约专家建言。
推进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发展
李江帆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宏观调控思路的创新:不再依赖刺激投资和工业外延扩大,而是通过刺激生产服务业扩大服务需求,把调结构和稳增长结合起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
李克强总理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我看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促进投入工业的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增长(即投入软化),引领工业提质增效升级。
生产要素软化:服务形式生产要素比重增大,实物形式生产要素比重下降
生产性服务或生产服务,又称生产者服务,原指为工农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随着生产概念由工农业生产扩展到服务业生产,生产服务越来越广泛地指为三次产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
根据服务对象,生产服务可分为第一产业生产服务(农业生产服务)、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工业生产服务)、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服务业生产服务)。相应地,生产服务业指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行业。生产服务业按其作用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服务的核心层,这是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如研发、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生产管理等服务;二是生产服务的外围层,这是作用于流通过程的生产服务,如物流、商贸、金融、会展等服务;三是生产服务的相关层,这是作用于生产者和投资环境的生产服务,如为生产者服务的商务旅店、餐饮、娱乐、休闲服务,配套商务服务等。
从存在形式看,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物形式的生产要素,如设备、工具、原料、材料、燃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二是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如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科技、信息、商务、金融、物流服务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中,服务形式生产要素比重增大,实物形式生产要素比重下降,就是生产要素的软化。因生产服务业生产软生产要素,所以,生产要素软化与生产服务业发展,是同一现象的两种说法,意味着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物形式生产要素的替代。
生产过程中软生产要素对硬生产要素的替代可推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
分析表明: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增长,即生产过程中软生产要素对硬生产要素的替代,具有推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的作用。三次产业消耗生产服务占生产要素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上升;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消耗生产服务的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需求都日趋增长,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占生产要素的比重趋于上升,而实物形式生产要素的比重趋于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