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来,央企面向“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不约而同提速。
5月12日晚间,中国石油发布公告称:将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并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根据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其所出售的资产总值为816.7亿元。
中石油此举,被称为“混改”再出大手笔。今年的2月20日,另一家石油巨头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放开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5月13日,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李安民表示,将分类打造混合经济体,释放更多管理权限。今年选两至三家公司推进混合经济体合作。
混合所有制这盘棋怎么下,谁来混、怎么混,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所在。
改革的靴子终于落地
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热词。就在各方人士对混合所有制“如何混、谁来混”争议不断时,央企第一集团军中的垄断企业相继发声,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了“破冰”的迹象。
中国石油的改革方案一发布,即刻被纳入关注视野。中国石油几乎掌控了中国大部分油气管网,约70%的原油管道及约90%的天然气管道都归中石油所有。民间打破垄断、开放管网一直呼声颇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被媒体追问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向。周吉平透露,中国石油将搭建6个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这6大平台包括未动用储量、非常规油气、管道、海外投资、炼化和金融板块。在随后举行的中国石油201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周吉平再度表态,“油气管网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直到5月12日,中国石油公告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的消息,这只靴子终于落地。
业界人士称,此举意味着中国石油所有中游管道业务均被纳入混合所有制改革范畴。由此,油气管网公平开放更具有可操作性。
据了解,目前已有52%的央企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大部分是在二、三级子公司展开。在具有垄断性质的母公司层面推进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跨越。
近千亿元资产出售谁来接盘
虽然垄断央企已经发出改革的信号,但如何在具体、可操作性层面上进行实施,让混合所有制真正“落地”,人们还有诸多疑问。
中国石化方面给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时间表,其提出的油品销售业务重组并引入社会及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涉及资产高达数千亿,公开计划于6月底完成审计评估并公布引资方案。
而中国石油的改革方案则出乎很多业内人士意料。有分析认为,为建设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中国石油耗费巨资,现如今已建成并且运营正常,气源和用户已有保证,该是收获果实的时刻,中国石油为什么会选择整体出售?
更让业界充满疑问的是:如此巨量的资产,最终谁来接盘?
根据中国石油公告,公司将以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管理的与西气东输一、二线相关的资产及负债,以及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核算的与西气东输二线相关的资产及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公司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拟为人民币100亿元。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以2013年底为基准日对拟出资资产进行了审计,总资产为人民币816.7亿元,总负债为人民币526.7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290亿元。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依据重置成本法,对拟出资资产进行了评估,经评估的总资产则为人民币916.3亿元,总负债为人民币526.7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389.5亿元。
中国石油称,最终评估值以母公司备案的结果为准,中国石油将以经备案的评估后全部净资产出资。在东部管道公司成立之后,中国石油将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权。中国石油强调: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东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权。
中国石油在公告中对股权转让的原因解释为:“有利于促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公司资产配置和融资结构,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的目的。”
有分析认为,由于金额巨大,可能会是产业投资基金之类的来接手,民营企业很难操作,但有可能参股做小股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分析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要搞创新,现在再大的民营企业,资本总规模还是小的,比起一个西线管网投资数百亿、上千亿,拥有千亿元资本的民营企业有多少,要是没有金融创新的话相对来说是难的。
他建议金融创新应该多搞一些产业投资基金,包括并购基金,通过基金的形式把相对比较小规模的民营资本集中起来,让这些基金成为国有企业股东,“这是一个好的办法”。
国有资本究竟值多少钱、如何定价,是一个关键环节。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必须先由市场给出国有资本清晰、准确的定价,然后才能够完成产权的变更。
“目前对国有资本到底值多少钱,还缺少清晰的定价,当然,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上市了,但股价未必代表企业资产真实的价值,而且上市国企有的一股独大,其他股东没有多少话语权,缺乏对企业管理权的充分竞争,对企业资本定价未必准确。”
他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要先推进市场化,让市场给出更公允的定价之后,才能讲混合所有制,如果价格都没有理顺,会带来相关利益人瓜分国有资产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