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干部眼中的权力“三化”现象(2)

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是权力异化的根源

北京市某区法院韩某:权力缺少监督,权力行使的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是权力异化的根源。

地方政府做的很多事都不讲法律程序,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而群众一威胁、一闹事,政府就赔钱息事宁人。赔钱的依据、程序是什么?也说不清楚。这导致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依法、按照程序怎么走,而是有门路的找人、找关系;没门路的就上访、把事闹大。

让异化的权力回归本位

河南省郑州市纪委黄德金:从中纪委通报的大量腐败案件,分析腐败分子落马的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权力沦为腐败分子为个人、家族和部门谋取不当利益的工具。如何让姓“私”的权力回归姓“公”的本性,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让腐败分子得不偿失,使手握权力者不敢腐;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教育力度,强化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作用,使手握权力者不想腐;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使手握权力者不能腐。

要从小事抓起,解决“权力异化”

河南省监察厅申国华:许多权力异化起初都始发于日常琐事,吃点儿、喝点儿、拿点儿,比群众自由一点儿……正是这一次次“量”的积累,助长了权力异化,容易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再到“贺卡上的腐败”、“会员卡腐败”,甚至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抓起,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抓起,在客观上为解决权力异化奠定坚实基础。

权力是否发生异化,群众最有发言权

中共沧州市委张占勇:权力是否发生异化,群众最有发言权。评价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听其言,更观其行。干部只有主动到群众中去,搞好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群众才会把干部当成“自家人”,才肯打开“话匣子”,才敢于提出尖锐意见,这样干部群众才能打成一片,权力异化就不那么容易发生。

把好“三道关”遏制权力异化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宏:第一,把好预防关是根本。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防治权力异化,最好的办法是提前打好“预防针”,把那些私心杂念、“贪鬼欲妖”扼杀在萌芽之中。要通过理论教学、典型引领、道德培养等正面教育,廉政党课、谈心谈话、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警示教育,双管齐下预防思想“染疾”。第二,把好查处关是关键。要想刹住权力“三化”的歪风,必须始终保持对违法违规用权的严打高压态势。要突出查处的广度,凡是涉及违法违规用权的,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不管危害影响是大是小,都要一查到底,惩治到底。第三,把好监督关是保障。只有把权力放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异化。当前抓监督,有两条路必须走。一是在加强固有的纪检监督、组织监督等体内监督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体外监督体系。二是加大行政公开力度,教育、住房、医保、社会救济等重点领域和管钱、管物、管人等重点岗位的公开力度,及时、广泛地接受监督。

(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整理)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艳红]
标签: 权力   现象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