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深度观察 > 正文

干部眼中的权力“三化”现象

领导自行决策的事情比比皆是

甘肃省金昌市某干部:在地方政府,权力个人化比较明显。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需要领导依靠个人判断来自行决策的事情比比皆是,例如:一个城市的定位是发展工业、农业还是旅游业?一个城市的面貌是“拆旧建新”,还是“保旧补新”?是以市政建设为主,还是以企业招商为主?……这一个个问题,都由某个领导或领导班子决定。有时领导换届、调任,这一届政府制定的发展思路,下一届政府不一定承认,甚至会有一种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的现象,这样造成大批的项目流产、大量的资源浪费,重复性工程频现、烂尾楼问题频出。

许多乡镇的副职基本处于无权状态

陕西省某乡镇副镇长:目前,许多乡镇的副职基本处于无权状态,所谓“腔子拍烂,说话不算”就是生动写照。虽然乡镇也经常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但通常是“只会不议”,往往只宣布“一把手”决定的结果,并不对工作进行研究讨论,甚至有时候,正职还要对副职“脱裤子”,即暗示一般干部和村干部“某某说的不算事”,以此加强“一把手集权”。而一般干部、村干部对“一把手”言听计从、俯首贴耳,“忠诚可靠”。“一把手”完全可以“撇开副职”,将有“油水”的事情直接安排给信任的一般干部、村干部去干,共分“利益蛋糕”。

权力异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广州市某干部:十八大以来,中央厉行反腐。个别官员既要权力寻租,又要规避反腐败风险,所以新一轮权力异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这包括从权力到利益兑现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分期兑现、转换主体等;也包括腐败的团体化,通过团体行为从而在形式上很好地掩盖腐败事实。例如,腐败的重灾区——审批权和执法权,法律制度是有比较详尽的约束的,个人腐败行为容易被追查到。然而,通过任人唯亲或者建立腐败统一战线,管理者和监督者共同腐败,把权力利益集团化。

权力部门化和家族化逐渐凸显出来

广州市某区检察院朱某:现实中的腐败问题,之前个人化比较多,随着国家转型和改革深化,利益群体逐渐形成,部门化和家族化也凸显出来。且因后两者与个人化相比,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组织性,危害程度加大,打击难度也加大。

权力部门化阻碍改革

澳门特别行政区赵先生:关于权力部门化,仅看上海自贸区一事就知中央领导要部门放权有多困难。现在改革到了一个转折的路口,和1980年代初期不同,当时我们的经济结构单一,所遇问题都具有全局性。那时地方的领导或多或少有中央的工作背景,部门利益也没那么厉害。现在各地的经济差异大,地方、部门利益也变大了。设想一下,上海建设自贸区,广东,江苏能全力支持么?而且,上海和北京的部门博弈,就算中央领导支持也步履维艰。

权力家族化对社会公平带来负面影响

沈阳市某区干部:权力家族化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让社会普遍觉得出生背景比个人奋斗更重要,对社会公平、社会效率都会带来破坏和负面影响。不过,从历时一年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可以看出中央解决权力异化的决心和力度。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形成工作中的常态要求和权利监督体系,权力异化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艳红]
标签: 权力   现象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