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官员财产“局限性瞒报”是怎么炼成的?
背景:广东某央企机构副处级干部说:财产申报表格中的房产信息仅设置了3到4行可填,可他及直系亲属的住房并不止三四套,表格根本不够填。领导对此指示:“干脆就填一处”。大家纷纷效仿。
新京报发表温江桦的观点:表格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怎会被一个小小的表格束缚住呢?即便表格容量小,涉事官员也可“解放思想”,将实情另外附上。拿表格短说事,或是不愿配合的托词。看上去,表格小暴露了设置的“死板”,但细究之下,恐有更严重的成因,那就是申报制度中的随意化和敷衍化倾向。如果说官员财产瞒报常被归咎于顶层设计缺位的话,那表格充其量只是“执行末端”的不合理。
湖南红网发表乔志峰的观点:说到官员财产申报,就不能不提官员财产公示。尽管公示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在社会上早已达成共识,尽管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这方面都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某些中国官员却依然表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甚至有人声称官员财产公示会“引发混乱”。“财产申报表”到底应该印多长,必须靠法律、制度和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来丈量。
小蒋随想:干部与直系亲属究竟有多少套房,如果地方真想查,完全有办法。一个例证是,在各地保障房申请中,试图隐瞒名下的房产,是不可能的。就算房产在异地,照样有途径可查。目前,至少已有40个城市实现住房信息联网,虽然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但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说到底,干部财产申报终归只是“自行交代”,内容真实与否还得靠核查。如果只有申报,没有核查,甚至连抽查都没有,约束力不言自明。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长期不成熟,问题干部有充裕的时间转移黑金,令人愤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