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时政 > 深度观察 > 正文

一个普遍存在且危害深刻的问题(2)

——基层干部“50现象”调查分析

(五)更多的人认为,基层“50干部”混得惨,不怪干部怪制度。

在基层干部自己和社会公众眼中,是什么导致了基层“50干部”这样的现状?67.4%受访者选择“制度因素,干部任用年龄上的‘一刀切’”,20.4%受访者选择“官场潜规则,‘一朝天子一朝臣’”。相形之下,只有6.5%的受访者选择“主观因素,如个人能力、心态等”。

如何看待这个结果?当然,我们也可以读出“至少在这个问题上,公众所感受到的制度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潜规则”这样的黑色幽默,但“一刀切”制度的负面效应仍然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我们确实应该反思,这“切下去的一刀”,切掉的到底更多的是累赘,还是仍有旺盛生命力的肌肉和动脉?

(六)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50现象”的危害怀有深深的担忧。

对于“您认为基层干部‘50现象’的最大危害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造成基层本已稀缺的人才资源和执政资源被人为浪费”、“造成基层公务员人心不稳,基层执政能力下降,执政之基空心化”的得票数位居六个选项的前两位。

我们看到,即使在公众眼中,基层干部“50现象”,危害的不仅仅是干部个人,影响的也不仅仅是他们直接服务的基层群众,公众看到了、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个现象对于我们执政党更深层次的危害,调查结果也准确表现出了公众这种深深的担忧。

(七)“人到中年”就一定没市场、没竞争力了吗?在公众心目中,经验丰富的、优秀的基层干部对他们来说是最实惠的。

如何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85.2%受访者选择“采取灵活的晋升制度,延长优秀干部的‘政治生命’”,78.4%受访者选择“正确理解并执行干部年轻化方针,打破晋升年龄条件的‘一刀切’”。

公众通过对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途径的选择告诉我们,党政机关不是演艺圈,年轻人光鲜亮丽,当然养眼,但那些积累了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对所负责工作非常熟悉,又真正能够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实惠型”基层干部才是他们最欢迎的。下一步的制度安排,又如何顺应民意呢?

(八)千难万难,公众仍期待基层“50干部”多贡献些正能量。

“对‘50干部’自身而言,应如何跨过这道坎”?82.5%受访者认为,“要有‘能上能下、甚至能官能民’的气魄,不为升迁所动”;76.4%受访者选择“要做好‘传帮带’,为年轻干部扶上马、送一程”;70.7%受访者选择“要以大局为重,勇于牺牲自我,为年轻干部‘让位’”。

这个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调查结果,可能会让很多基层干部难以接受。换个角度观察,千难万难,公众仍期待基层“50干部”多贡献些正能量,毕竟,他们的心态和工作状态是否稳定,对基层干部形象、干群关系、对年轻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和行为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韩冰曦]
标签: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