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其实看似很多行外的人一说到玉石的时候,的确很难弄明白这里究竟价值高,价值低,哪个真,哪个假,即使玩的人也容易打眼,现在看来倪发科还真可能是个高手。我们来看看他收受物品的价格,2010年上半年,玉石手把件16万元,到2011年5月份的时候,一个带木底座的玉摆件、3个手把件、2个玉挂件、2条籽料手链共约50万元,6月份20多块籽料约100万元,到2012年5月份的时候玩的更大了,前面95万元,大大小小其它的料,包括95万元的料在内,总价达到350万,这有的时候可比拿现金,也许别人没有遇到,但是价值只低不高,而且也许还有升值的空间。向李主任讨教,现在定了这个价值,还有升值的巨大空间。刚才也说了,反贪也是一个技术活,您怎么看待这次玩的很漂亮的技术活?
李成言:
我觉得这个技术活儿很有意思,因为他可能通过一种物质的表现,掩盖了自己背后严重腐败的深层次的问题。我觉得这样一种表现,尽管他玩的是伎俩,玩的是手法,玩的是遮掩的,但也是很愚蠢的,因为一块玉要花这么多钱去买,350万,甚至有的更高,有的甚至按是价值连城,我想这种玩法一般人都能看清楚,显然背后是用钱来交换的,玩玉背后有钱,背后钱更多的是需要你的权。如果你没有权,我凭什么和你玩钱,玩玉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怎么不和你玩,也不和我玩呢?显然背后有公共权力,可以用来进行交换的。
主持人:
没错。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可能彼此觉得这很安全,但是穿上高雅马甲,跟皇帝的新装一样,真要想去查你,而且真的查了你之后,发现你好似穿了高雅马甲,其实什么也没穿,这就需要现实生活中,从反贪,从各界人士来说都扮演那个敢说真话的小孩。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解说:
“玉石是新型的高档商品、特殊商品,一块上万、几十万的都有,绝对是高消费,奢侈品。”这是中国纪检监察报对倪发科案件剖析一文中引用的倪发科的话。而在倪发科担任副省长期间,仅从公开报道的资料我们就可以发现,他的确经常出现在玉石厂家、玉石产业发展座谈会等跟玉石有关的场合,而在这些活动中,往往少不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玉石加工企业会带来各自的得意之作,请倪发科现场品玉、鉴玉。
2011年9月新闻资料:
卢安适应之玉石研讨会日前在卢安召开,倪发科在会上指出,要顺应价值规律,充分利用市场,按照积极、科学、有序的原则开发卢安玉石资源,最大化体现卢安玉石价值。
解说:
“最大化体现玉石价值”,倪发科昔日开会的这句话似乎也映照在了现实中。同样是在2011年,吉力昌到倪家汇报工作,看到吉力昌腰上挂着一个玉石手把件,倪发科就让他取下看看,并评价这个手把件品相一般,吉力昌从中立即嗅出一些意味,此后就常把好的玉石资料拿给倪发科鉴赏,而鉴赏之后的结果大多是,玉石进入了倪发科的腰包。一个是省部级官员,一个是企业老总,两人因为玉而更熟识,倪发科多次让吉力昌和玉石专家一起去新疆买玉,吉力昌心领神会,联系专家一起飞往乌鲁木齐,有一次买回了20多块籽料,花费约一百万元,这些倪发科都全部收下。还有一次倪发科从中一下子挑选了总价达350万元的玉石。借玉敛财,欲求越来越大,而吉力昌配合的背后则也有其私欲的算盘,“我是外地人,在安徽办企业开矿不容易,企业的许多方面都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比如安监、土地、税收、治安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关照。与倪发科搞好关系,就是想靠上这棵大树,为我们企业提供保护。”而实际上,借玉敛财的倪发科难以抵挡诱惑,顺其自然的为对方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中纪委网站的文章透露,为了吉力昌公司的发展,倪发科放下副省长的架子,和其一起跑环评、项目审批手续,为吉力昌实际控制的公司挪用国家下达的保障房用地指标,帮助其以低价购买铁矿探矿权。不仅玉石玉器,对于字画倪发科也照收不误。专案组从其家人处扣押的字画有90幅之多,早在2005年,安徽省委巡视组到卢安市巡视时,倪发科曾把收到的几幅字画退回,但是两年后,他居然又把字画要回。2012年倪发科得知可能被调查,于是将部分玉石退还给了吉力昌,但两个月后他不仅把这些退回去的玉石又要了回来,而且忍不住又顺手收了三块大的玉石。由于担心其大量收受玉石问题暴露,倪发科还向吉力昌提出,以吉的名义办个玉石展示馆,将其收受的玉石转移到展示馆托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