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微博活跃度一般。微博活跃度的高低影响一个微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微博的质量水平,它通过每天主动发布微博数量、原创微博数量、政务微博活跃时间体现出来。
半个月时间内,“青岛发布”共发布微博206条,平均每天主动发布微博数13条;“青岛发布”微博内容以原创为主,转发微博的数量仅仅为9%;“青岛发布”的活跃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的八点到十点,十点到十二点次之,而晚上黄金时间的发博数相对来说较少。微博日常更新和运营与政府部门的办公时间基本重合。
“青岛发布”传播力度不够高,有待提高。政务微博的传播力大小主要由微博粉丝数量、微博被转发数量和被评论数量体现出来。截至2013年4月25日,“青岛发布”粉丝数达到2332694人,发布微博数4956条。“青岛发布”平均每条微博被评论14次,微博被评论的次数在10次以下的占总数的50%,微博被评论的次数在20次以下的则约占到了总数的80%,
“青岛发布”平均每条微博被转发59次,只有少数微博的转发量达到300次以上。总体上来说被评论的次数偏少,有的微博甚至零评论。对评论次数较少的微博进行分析发现,微博内容大都不存在什么问题,都是贴近群众切身生活的内容,只是在内容表达上略显生硬,姿态较高,没有从观念上贴近群众。
“青岛发布”引导力不够强,官民互动不畅。政务微博的引导力主要体现在引导价值观念、遏止谣言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灾害性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对网上流传的谣言或猜测进行正面回应,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及时遏止谣言,不给谣言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例如,2013年3月29日下午15时30分,青岛瑞丰祥工贸有限公司26楼的一间仓库发生起火事故,引起不少市民恐慌。“青岛发布”在17时47分发布第一篇微博,通报了事故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在21时45分又发布一篇火情通报,详细介绍了人员的受伤情况。但是,“青岛发布”对于网民普遍关注的失火原因一直没有给予正面回答,导致了网上对失火原因的各种猜测流传。
提升公共机构政务微博影响力的策略探讨
公共机构政务微博内容发布要与城市形象定位相统一。在微博内容上仍需继续坚持以本地新闻和生活服务为主,适当增加关于城市历史、文化和名人的微博发布数量,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加深对青岛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发布微博内容时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放下官员的姿态、淡化官方的色彩,以草根的态度与群众公开公平地交流,多采用一些比较人性化的网络语言,树立良好的亲民形象,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公共机构政务微博需提升活跃度,加强二级传播力度。在保证微博内容质量和贴地气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微博发布的数量,丰富信息发布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群众生活,增强微博发布的服务性。另外,需设立相应的专员负责机制,形成全天候发布信息和关注微博的常态,与大部分群众的作息时间相契合,关注网民所关注的信息。而且,对非工作时间发生的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发布消息引导舆论,消除谣言的传播,进而增强政务微博的二级传播力度,提高“青岛发布”政务微博的活跃度和传播力。
公共机构政务微博要成为官民互动平台。要对网民在政务微博中提出的疑问及时予以回答,要做群众的传声筒,收集群众的诉求传达给相关部门。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其切身问题,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
构建政务微群。公共机构政务微博还要联合本地其他部门政务微博,形成政务微博群,与全市各个部门政务微博开展有效互动,实现重要信息联合对外发布,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公开与共享。通过政务微博群等不同部门的多种合作,扩大政务微博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责编/董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