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时政法治 > 深度观察 > 正文

政府信息资源跨部门整合与共享(2)

知识链在政府信息资源跨部门整合与共享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跨部门政府知识获取。跨部门政府知识获取指的是将政府部门内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化为政府编码知识,并能够为政府部门和个人所用的知识管理过程。良好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共享系统,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利用知识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搭建政务知识网络,一方面与已有信息进行相互对照,减少信息冗余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将社会—技术的获取策略相结合,将多种知识获取途径、知识获取方式以及多层次的获取主体相集成,在搭建政务知识基础平台的前提下,构建完备的知识获取技术系统。知识获取存在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和业务处理过程中,伴随着政府内外部的活动而进行,因此知识获取是长期的、动态的和充满活力的。

跨部门政府知识选择。知识选择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政府知识集成平台的知识进行选择,目前,政府知识集成平台的知识存在状态是离散的、尚未经过关联性处理的,因此该选择是政府知识模块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部门和个人根据需要对政府形成知识模块集进行选择,该选择是政府知识模块调用的过程。从政府信息资源知识分类可以看出,政府的隐性知识具有非编码化、非正式化、非结构化和高度个性化的特征,不容易交流和分享,需要更为深入地分析和挖掘才能够获得。因此建立跨部门政府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实现隐性知识的充分获取、传递和共享成为了必然。

跨部门政府知识生成。由信息向知识转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将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知识进行聚合,利用政务知识的相关联性,有利于发现新的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新的知识。关联知识聚类形成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专业性及应用领域进行切割,形成专家知识模块集和基本知识模块集。部门通过调用两类模块集,实现知识的循环利用。

构建知识管理的政府信息资源跨部门管理模型

政府各部门信息库群集成。信息库群是政府各部门数据库的集合,它的出现与各部门各自建设数据库相关。各部门利用其自身的行政手段、行政职权获取各种类型和不同领域的信息,为跨部门政府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政府各部门信息预处理。信息预处理过程是对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物理化处理阶段,主要目的是实现部门信息的分类排列、信息价值鉴定及信息部门内共享。在该阶段未对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和精析,信息元素结构化整合、隐性知识外显化、信息跨部门间共享等问题有待解决。信息化处理阶段将信息流初步处理,为政府信息知识化处理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政府各部门信息知识化管理。该环节利用政府信息间的关联性,提取信息元素特征,结合政务知识链,实现知识的获取、选择、生成、内化和外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集成。构建面向对象、面向活动流程和面向主题的知识模块。

第一,面向活动过程的知识模块。该层次的信息单元集成是以活动阶段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其目的是实现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面向活动过程的信息集成重新审视政务管理活动,分析政务活动的各要素及其关系,并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其进行整合与封装。在信息集成过程中把握政府各部门间信息供求关系与约束机制,形成面向活动过程的知识体和知识簇,实现对政府业务流的支持。

第二,面向主题的知识模块。该层次的集成是以信息应用主题为基础进行划分的。其目的是提高信息应用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信息价值实现和转化。将分散于各部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息以某项应用主题为导向进行集成,建立相应的信息集成体。

政府各部门知识库群建立。将经过知识链处理所获得的政府知识根据内容映射进行分类,由一系列知识子库构成了知识库群,知识库群内知识的高度集成为政府各部门的知识应用提供了较为完整和冗余度较低的知识支持。同时知识库群打破了部门间物理隔离和信息阻滞,传播维度呈现多维多受众的特点。该库模块化和封装性的知识进一步为各部门所调用,支持政府活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跨部门   整合   政府   资源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