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网络秩序混乱,超五成受访者认为应采取“打疏结合,以疏为主”策略
“如果‘10’为井然有序,‘0’为混乱无序,分值越低表明越无序,当下中国的网络秩序状况为多少”的调查中,30.5%的受访者对网络秩序的评价为“3分以下”,32.2%的受访者给当前的网络秩序打了“3-4分”,27%的受访者打了“5-6分”,“7-8分”、“9-10分”的受访者认同比例为6.1%、4.2%。由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网络秩序的评价在4分以下。由此可见,网络秩序混乱。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涉及公共利益,较低的评价反映公众对公共利益实现途径的不满。
网络谣言亟需治理,但究竟采取何种策略?认为应“严厉打击”的受访者比例为20.2%,“尽力疏导”的比例为10.7%,“打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比例为56.5%,“打疏结合,以打为主”的比例为12.6%。由数据可以看出,“打疏结合,以疏为主”成为政府对待网络谣言的首选策略。
有学者道出,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那么“打疏结合”则展示了政府对待网络舆论的治理艺术——包容而不放任,而“以疏为主”则体现了在可容忍的行为和应严厉打击的行为之间的利益转化,通过网络途径疏解现实中的不满,使网络表达行为控制在合理边界以内。
五、64.2%的受访者认为“监管者的‘包容而不放任’”对于净化网络空间最为重要
网络空间涵盖多元主体,包括监管者、发布者、围观者、研究者,他们共同构成了当前的舆论环境。所以,改善网络环境,需要多元主体正当地发挥各自的角色属性。“在您看来,当下净化网络空间,最为重要的是什么”的调查中,受访者认为“监管者的‘包容而不放任’、“发布者的‘真实又负责’”、“围观者的‘文明且理性’”、“研究者的‘引导与呼吁’”是各个主体重要的角色属性。而其中,64.2%的受访者认为,“监管者的‘包容而不放任’”对净化网络空间最为重要。
包容,保护的是多元主体利用网络的机会和权利;同样,打击,却是避免使网络受造谣、诽谤、欺诈、攻击之类的丑行所污名化和妖魔化。正如有专家指出,可包容的网络行为体现的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而最应打击的网络行为体现的是完全撇开权利享受的质与量之间的差别,忽视网络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参与、由谁来主导的关键问题。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严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